今日之信阳,正是一日千里,四面威风;一通百通,八方纵横!有人感慨:像信阳这样陆、水、空联运的立体交通网络,不仅在河南省少见,在全国也屈指可数。
“中国之中,河南之南”、“立中原而通八方,居腹地而达九州”,优越的区位和便捷的交通给了信阳人自信:信阳是《国务院关于支持河南省加快建设中原经济区的指导意见》确定的区域性交通枢纽城市。全国44个重要交通枢纽,信阳占有其二。
信阳是对接东南沿海产业转移的“桥头堡”。处在中原经济区、武汉经济圈和皖江经济带接合部的信阳,北可融区、南可靠圈、东可入带;位于京津冀大都市连绵区、长三角大都市连绵区、珠三角大都市连绵区和成渝城镇群的核心位置,信阳迅速成长为国家物流发展规划中的南北物流通道中心节点城市。
近年来,信阳将前沿优势发挥到极致,持续招商,承接产业转移,采取集团化、系列化引进,短短几年时间,信阳成了外来投资的宝地。全市13个省定产业集聚区各具特色,竞相媲美。信阳电子信息、绿色食品、现代家居被列为省重点培育的千亿元产业集群。
“登高而招,臂非加长也,而见者远;顺风而呼,声非加疾也,而闻者彰。”登得天独厚之高地,顺前沿优势之东风,“善假于物”的信阳人,必将在勇当中原经济区建设前锋的舞台上,舞动出最美的姿态!
信阳人即将实现“机场梦”
“做梦也想不到,咱信阳马上有飞机场,在家门口就能坐飞机了。”这些天,在信阳市一处建筑工地,当项目经理的明港人张跃向工友们传递着这一喜讯。
今年8月5日,国家发改委、总参谋部已联合批复信阳明港机场军民合用改扩建可行性研究报告。这意味着信阳将来可以乘飞机来往了。
市民航局有关负责人昨日告诉记者,项目批复后,将对现有跑道进行灯光系统和仪表着陆系统等改造,新建3000平方米的航站楼、5个机位的站坪、3000平方米停车场、1座塔台和600平方米的航管楼(塔台和航管楼合建);配套建设通信、气象、供电、给排水、供热、供冷、供油、消防救援等设施,还将新建和改造部分军航设施。
据介绍,明港机场位于信阳市平桥区明港镇东北8.5公里,距离信阳市50公里。此次改扩建项目总投资为3.56亿元,其中,中央预算内投资0.87亿元,民航发展基金1.03亿元,其余1.66亿元由河南省和信阳市政府各安排50%财政资金解决。军民合用改扩建完工后,将进一步完善河南省民用机场布局,促进当地经济社会发展。按照规划,工程完工后,民用方面可以满足2020年旅客吞吐量30万人次、货运吞吐量2500吨的目标。
这位负责人说,如果没有信阳经济的快速发展,没有国家和省委、省政府的大力支持,信阳老区人民的机场梦不可能实现。
信阳明港军民合用机场是《中国民用航空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规划新建的支线机场之一,也是《河南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和《河南省民用航空发展十年规划(2011-2020年)》规划建成的两座机场之一。自2009年启动明港机场军民合用项目前期工作后,省、市领导为项目的立项做了大量的工作。
据了解,明港机场成为河南省同类型机场建设中立项用时最短的建设项目。机场建成后,不仅为信阳及周边地区人民增加了便捷的出行方式,更将方便区外的游客及商务人员前来旅游、办公,将大大带动当地的旅游业发展,极大地改善投资环境,给力经济发展。
“边缘”到“前沿”的华丽转身
信阳交通事业的快速发展不仅仅体现于“机场梦”的梦想成真。近年来,全市上下紧紧抓住中原经济区建设、郑州航空港建设和东南沿海发达地区产业转移的机遇,着力打造鄂豫皖三省交界区域性中心城市、国家级农村改革发展综合试验区、全国综合交通和现代物流枢纽、中部地区承接东南沿海产业转移的重要基地,不断加快交通基础设施建设,持续构建综合交通体系,取得了一个又一个喜人成果——
淮息固高速公路全线贯通,实现了全市境内县县通高速,全市所有县区20分钟内上高速;
G107线驻信交界至柳林段一级公路65.7公里改扩建工程的竣工,结束了信阳市无一级公路的历史;
新改建农村公路11716公里,占全省改造总里程的11%;农村公路总里程达到22190公里,占全省农村公路总里程的10.2%,位居全省第二位,农村公路密度达到114公里/百平方公里,极大改善了农村的运输条件和生活环境;
京港澳高速公路信阳段改扩建工程正在全面进行,建成后将促进明港、鸡公山与中心城区的融合组团,增加国家骨干路网对信阳经济发展的辐射带动能力;
实现了淮河中上游复航,打通了河南通往长三角的水上通道;
宁西铁路复线电气化改造正加快推进;
信阳海关正式通关运营……
如今,纵贯南北的京广、京九铁路和G106、G107以及京港澳高速公路,横穿东西的宁西铁路、G312、沪陕高速公路和淮息固高速公路,在信阳境内形成三副巨大的“双十字架”,通达城乡的10条省道和密布豫南大地的农村公路网,加上稳步推进的淮河航运工程,形成了以高速为主骨架、以国省道干线为支脉、以农村公路为血管、以内河航运为辅助的综合交通网络。高铁开通后,信阳到郑州1小时,到武汉40分钟,到合肥、南京、上海都很快捷。通达的交通网络,让信阳与很多大中城市几乎进入了同城时代。
这一切,使远离省会郑州的信阳,其独特的区位优势彰显了出来,实现了由“边缘”到“前沿”的华丽转身,一举从省际边缘变为河南对接东南沿海最近的城市,成为中原经济区开放的前沿、融合的前沿、发展的前沿。
这一切,更使处在中原经济区、武汉经济圈和皖江经济带结合部的信阳,北可融区、南可靠圈、东可入带,位于京津冀大都市连绵区、长三角大都市连绵区、珠三角大都市连绵区和成渝城镇群的核心位置,区域协作、产业转移和市场成长的空间得到大大拓展,迅速成长为国家物流发展规划中的南北物流通道中心节点城市。
交通保障 物畅其流
经济发展,交通保障,物流先行。信阳拥有了中原经济区连接东南沿海的前沿优势,抢占了沿海地区产业向中部地区加速转移的“桥头堡”位置,为发展商贸物流、打造现代物流枢纽提供了良好的基础条件。
目前,我市以大别山农产品现代物流中心为代表的农产品物流产业集群,以金润国际物流园为代表的建材贸易物流产业集群,以中南家具城为代表的家居物流产业集群,以九州通医药配送为代表的医药物流产业集群已初具规模;以万庄物流园为代表的仓储自营项目,以阿里巴巴、淘宝网为主的电商服务商项目,以及10万平米电商物流仓储中心、信阳汽车北站、铁路货场、公路甩挂基地、云数据信息平台等项目正在加快建设。京珠高速物流园现已形成汽车贸易物流、钢材交易物流及现代货运物流配送中心三部分,38家企业入驻。
作为河南三大省级物流园区之一的信阳金牛物流产业集聚区,已形成仓储物流、机械加工配送、印刷包装、家居物流、农产品物流五大产业集群,已入驻规模以上企业达70家,2013年完成固定资产投资52亿元,企业主营业务收入突破100亿元,实现税收3.3亿元,从业人员达2.4万人。
能提供就业岗位2000多个的光山县十里镇弦城商贸物流园建设项目正在建设,建成后将成为以日化百货、针织服装、羽绒、建材、特色农产品为主导,集物流配送、仓储贸易、办公经营、商住服务于一体的商贸物流中心,可满足全县羽绒、服装、农副产品集散及生产基地需求。
全市农产品专业市场已经发展到556个,其中年交易额在1000万元以上的发展到35个、年交易额超亿元的有白雀、大别山、浉河港茶市,李家寨、达权店板栗,长台关花生批发市场等11个,以专业市场为纽带,农民自办的营销组织发展到81个,联结带动各类经济实体1700个,10大类40多种农副产品销售全国各地、欧美以及东南亚市场。
信阳国际家居产业小镇、信阳国际茶城、信阳义乌国际商贸城……一个个大项目的落户,增后劲、促发展、活商贸,全市商贸物流业发展亮点纷呈,振奋人心,加快了信阳建设全国现代物流枢纽的步伐。
2013年,全市接待游客1813.2万人次,旅游综合收入95.7亿元。
我们欣喜地看到,因为前沿优势,信阳的集聚辐射力进一步增强;因为前沿优势,信阳经济社会发展获得了更大支撑;因为前沿优势,信阳人民生活越来越幸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