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记者 方慧玲)我市金融业近年呈现健康快速发展态势,特别是今年以来,金融机构各项贷款继续高速增高,资金聚集的“洼地效应”开始显现,有力地支持了实体经济发展,促进了全市经济转型升级,实体经济和金融业良性互动机制初步形成。
据人行信阳中心支行负责人介绍,6月末,全市金融机构各项贷款余额首次突破千亿元大关。8月末,全市金融机构各项存款余额2059亿元,同比增长15.8%,增速位居全省第三位;8月末,贷款达到1040.9亿元,较年初增加131.4亿元,同比增长23.4%,增幅位居全省第二位,而且,贷款期限更加合理,贷款结构更加优化。其中,贷款增加较多的是农信社、工商银行、民生银行、建设银行和信阳银行,占全市新增贷款的80%。
今年前8个月,人行信阳中心支行落实定向调控政策,累计发放支农再贷款5.4亿元,对固始、新县、罗山3家农商行下调存款准备金率2个百分点,对信阳银行下调存款准备金率0.5个百分点。9月初,设立了国家金库明港支库,使我市成为全省设立国库最多的地市;设立了固始县代理发行库,为全省10个直管县中第一家。
下一阶段,人行信阳中心支行将重点做好5项工作:一是继续落实好定向调控政策。今年后几个月,计划再投放支农再贷款3亿至4亿元,全年累计发放8亿至10亿元,同时引导金融机构创造条件申请支小再贷款、争取上级行再贴现规模,进一步加强对“三农”和小微企业的支持。二是继续开展金融支持大别山片区扶贫开发“百家万户”活动和金融扶贫“小额信贷推广年”主题活动。年底前,力争在淮滨、商城、潢川、新县启动惠民扶贫贴息贷款业务,提高贫困地区贷款获得率。三是鼓励、支持更多的农信社和农商行加入全国银行间同业拆借市场,方便农村金融机构进行资金融通。四是配合《新预算法》的实施,会同财政部门加强财政专户规范管理,落实备案制度,实现信息共享,从源头上遏止财政资金的多头开户。五是大力改善农村支付环境,积极推广农村地区手机支付和网上支付等电子支付产品。同时,实现全市人均持卡率、乡镇ATM覆盖率、POS机具和助农取款服务点村级覆盖率“4个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