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赵雪峰
一个世纪前的1890年,面对燎原的工业化趋势,英国著名经济学家马歇尔在其《经济学原理》一书中,率先提出“产业集群”的发展理念。
118年后的2008年,金融危机席卷全球,世界经济遭受严重冲击。
大浪来袭,省委、省政府审时度势,提出加快产业集聚区建设,在全省首批设立180家产业集聚区,作为构建现代产业、现代城镇和自主创新“三大体系”的载体。
作为工业基础薄弱、产业集聚区建设几乎从零开始的信阳,走什么样的路子,才能实现“弯道超车”、转型提升,才能实现加快发展、科学发展?2009年,才有了实质性的进步。
集群才有效应,集聚才有辐射。产业集群发展是产业集聚区最明显的特征。经过审慎抉择,信阳确立了打造中部地区承接东南沿海产业转移重要基地的战略定位,按照“一个载体、四个体系”的决策,把培育主导产业作为主攻方向,兴产业、带全局,加快推进信阳由农业大市向工业大市和区域性中心城市跨越。
在全市开展“关注工业、学习工业、研究工业、支持工业”大讨论中,信阳人放眼全球,深入思考,更加清醒地认识到,产业转移是当前最大的机遇。如何在千载难逢的机遇期内,打好翻身仗,这是摆在信阳人面前的最大课题。机遇珍贵,时不我待。从2010年开始,全市上下实施“四一”招商行动,即“明确一个方向、选择一个地方、持续一个时期、兴起一个产业”。这是我市招商工作的法宝,也是市领导大会小会必念的“福咒”。
沿海地区企业最希望的是抱团转移,欠发达地区最需要的是产业扎堆发展。按照承接抱团转移、加速集群发展的思路,近年来我市更多地把功夫下在集团化、体系化引进上。为此,我市采取“走出去、请进来”的办法,与深圳市企业家协会、深圳和东莞家具协会及其会员单位全方位接触,围绕打造中国中部现代家居产业基地反复洽谈对接,最终达成了建设信阳国际家居产业小镇的共识。
家居产业小镇作为我市集团化、体系化引进的第一个项目,省、市领导给予高度关注和重视,多次强调要高起点规划、高标准建设。小镇总规划面积15平方公里,由家居制造、园区社会、商业贸易、仓储物流四大板块组成,总概算投资358亿元,计划分三期建设。建成后可年创产值840亿元,实现税收收入51亿元,提供就业岗位15万个,成为一个宜产、宜商、宜居、宜创、宜游的现代化生态型人文小镇。
2012年12月2日,家居产业小镇开工奠基,郭庚茂等省领导带领省直相关部门的负责同志,来到信阳与参加仪式的家具行业的企业家们见面。当天,有23家企业当场签约,引起业界高度关注。世界最大的木业公司德国柯诺斯邦来了,国内最大的家居原辅料供应商大中投资集团来了,著名的家具生产企业掌上明珠、佳居乐、欧凯龙、曲美、东亚海绵等20余家企业很快与小镇达成合作意向。截至目前,小镇已与31家家居生产经销企业签订了入驻合同,总投资170亿元。这些企业从板材生产、原辅料供应到家具制造、研发、包装、展销、物流配送,基本形成了一个完整的产业链。
何谓产业集群?它是产业内部和相关产业的企业及机构,为资源共享、降低风险、提高收益,在某一个地理空间上,集中于一地区结成相互关联、相互合作、相互竞争的产业网络结构的一种现象。
(下转02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