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尔 文
一座典雅别致的小楼,坐落在美丽乡村郝堂,日吟小桥流水,夜傍荷塘月色,那就是筹建中的白桦叶楠文学馆。笔者不避浅陋,愿与大家一起走进信阳籍孪生兄弟作家白桦、叶楠先生所构建的文学殿堂。
白桦作品汗牛充栋,走近白桦,较好的路径应以时段为线,作品为点,点线结合方得识荆。
第一时段为建国初期的青春浪漫期。作品多为西南边疆少数民族题材,主要成就有两个方面:一是以《孔雀》为代表的三部长诗和大量抒情短诗;二是小说,以中篇《山间铃响马帮来》(1954年改编为电影,2010年改编为27集电视连续剧)、短篇集《边疆的声音》为代表。作品以满腔的热情、火热的文字、纯真的歌喉,迎接和歌唱新时代,摘得了“和平建设时期的歌手”的桂冠。其中《边疆的声音》系列创作,是占据白桦文学事业主要成就之一的“边地传奇”系列的肇始与重要组成部分。
第二时段为改革开放以来盛年创作的井喷期,也是他文学艺术形成独特风格的成熟期。他在小说、话剧、影视剧本、诗歌、散文等众多体裁上取得突破,全面开花。作品数量之多、质量之高、影响之巨,同时代作家鲜有比肩。1978年,他在第四次全国文代会上作了题为《没有突破就没有文学》的发言,《人民日报》用一个整版全文发表,这是他文学创作与思想追求的宣言,体现了他在精神上与屈原“虽九死犹未悔”的执着追求、“哀民生之多艰”的悲悯情怀一脉相承,在创作取向上承袭鲁迅深刻剖析自我与改造国民性的脉络。白桦在这一时期创作成就在三个方面尤为突出:一是话剧和电影剧本文学。“文革”宣告结束仅一周,白桦就创作出话剧《曙光》,与刘心武的短篇小说《班主任》、徐迟的报告文学《哥德巴赫猜想》号称“三只报春的燕子”,开启反思文学的先河。话剧《曙光》、《今夜星光灿烂》、《吴王金戈越王剑》、《槐花曲》,电影剧本《李白与杜甫》、《今夜星光灿烂》、《噩梦醒来是早晨》、《苦恋》等,无不在思想上、艺术上取得突破,甚至引起轰动。在中国话剧史上,白桦是继郭沫若、老舍、曹禺等老一辈大师之后,屈指可数的能给北京人民艺术剧院提供剧本的剧作家。
二是诗歌方面。1978年,他在十一届三中全会前夕,以一首《阳光,谁也不能垄断》唱出历史转折时期的人民心声和时代强音,奏响了思想解放和改革开放的序曲。中国作协在北京工人体育场组织诗歌朗诵会,3万多人为这首诗激情澎湃,欢声雷动。白桦先生当之无愧地成为那个时期的诗界旗手与偶像。在当代文学史、思想史上留下浓墨重彩的一页。
三是小说的骄人成就。《妈妈呀,妈妈!》、《小鸟听不懂大树的歌》、《爱,凝固在心里》、《远方有个女儿国》、《溪水,泪水》、《哀莫大于心未死》、《苦悟》、《每一颗星都照亮过黑夜》等8部长篇小说,与大量的中短篇小说的创作,奠定了白桦杰出的小说家地位。整体上看,白桦小说具有一种宏大的史诗特色与摇曳多姿、色彩斑斓的丰富内涵。
第三时段为新世纪暮年壮怀期。本期作品益发突出他大半生一以贯之的反思主题与批判精神,同时热烈地呼唤爱与美、真与善,艺术上炉火纯青臻于至境。一是在诗歌方面,构思十年创作了震撼人心的抒情长诗《从秋瑾到林昭》,被誉为“代表了中国当代新诗的顶峰”,必将载入中国诗歌史册。白桦先生代表了诗人的脊梁,代表了知识分子的良知、一个国家和民族的良心。二是在小说方面,以长篇小说《一首情歌的来历》、中篇小说《蓝铃姑娘》为代表的边地传奇系列,以离奇的故事、唯美的爱情、浓郁的民族风情,构成亦幻亦真的艺术境界;作者以其80岁的人生经历与思考,揭示为什么中国会走过这样一条道路,为什么我们有那么多的悲剧和灾难。
叶楠先生主要以影视文学剧本创作知名,主要作品有《甲午风云》、《傲蕾·一兰》、《巴山夜雨》、《绿海天涯》、《姐姐》、《印有金锚的飘带》、《伟大的战略转折》等。叶楠先生也是文学创作的多面手,他还创作了大量的小说、散文,是位“有独特风格和著作丰硕的影视及文学两栖作家”。
1959年他的第一部电影文学剧本《甲午风云》,乍一出手便一鸣惊人,1962年拍成电影引起轰动,半个世纪以来久映不衰,整整教育了几代人,成为中国电影的经典作品。上世纪80年代是他文学创作的高峰期,他们兄弟二人的作品成为当时电影舞台的主要剧本,由河南人民出版社出版发行的《白桦叶楠孪生兄弟电影剧本选》应运而生。代表作《巴山夜雨》,是“一部真正的诗的电影”,塑造了具有鲜明个性色彩的人物群像,表现了我国人民在特定历史时期中的美好的心灵。《傲蕾·一兰》,具有浓郁的民族色彩,生动地再现了达斡尔族人民反抗沙俄侵略者的历史画卷,成功塑造了傲蕾·一兰这位智勇双全、坚贞不屈的民族女英雄形象。
邵燕祥先生在为白桦叶楠文学馆所作的序言中写道:叶楠、白桦,来自河南信阳陈氏家门的这两枝健笔,与他们全部的生活实践、艺术实践一起,属于中国各民族的大家庭。中国文学是世界文学的一部分,叶楠、白桦作品的精神价值,不仅属于中国,也将属于整个地球村的读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