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王 友 陆荣联)“三秋”农业生产即将全面展开,目前,平桥区3万多台联合收割机、拖拉机及其他农机具全部维修保养完毕,随时可投入“三秋”农业生产。

今年,平桥区将完成耕地面积80万亩,小麦机械化播种面积将达25万亩,水稻机收面积在95%以上,将有3万台(套)农机具投入“三秋”农业生产。

为确保“三秋”农业生产顺利进行,该区一是确保农机信息服务到位。区农机局组织人员提前深入各乡镇村组,对农机具保有量、分布情况、技术状况及收、耕、种面积和作业时间等信息进行调查摸底,对各项作业信息进行全面汇总,并及时将有关信息传递给参加“三秋”生产的农机手。二是确保物资供应到位。该区协调农机具供应部门,储备数量充足、质量可靠的零配件,延长营业时间,满足“三秋”生产需要。三是确保农机技术服务到位。该区成立5个农机服务小组,帮助、指导农机手维修保养各类农机具近万台。同时,积极协调农机生产企业和经销商,做好维修服务。四是确保农机安全监管到位。开展违章违规农机具专项治理,加大农机安全监理执法力度。

本报讯(记者 虞 静 通讯员 钱洪波 聂建武)金秋时节,新县采取措施,早规划、强宣传、重落实,积极推进秋冬播种工作,为明年夏季粮油丰产丰收和农民增收奠定坚实基础。

科学规划,统筹布局。该县提前召开2014年秋冬播工作会议,成立秋冬季农业生产工作领导小组,统筹部署秋冬播种工作;制定出台《新县2014年秋播工作意见》、《新县2014年将军故里景区油菜、紫云英景观带建设实施方案》等,全面布局今年秋播工作;各乡镇采取示范点引领、重点区域推进等办法,以点带面,点面结合,因地制宜种植优质小麦、“双低”油菜、信阳紫云英。

强化宣传,正确引导。该县出动宣传车120多次,发放宣传单20000余份,利用手机短信、电视等群众易于接受的宣传形式,向农户推广良种良法,帮助群众树立科技兴农意识;利用驻村干部、农技专家进村入户的机会,抓好宣传引导,彻底扭转群众“重夏播轻秋种”的传统观念。

加强扶持,抓实抓细。为提高秋冬种工作科技含量和工作质量,该县加大资金投入和技术帮扶力度,财政部门投入专项资金,购入紫云英、油菜、小麦良种及优质肥料,及时配发给基层;农业部门成立9个秋冬播技术服务工作组,分赴全县17个乡镇(区),深入田间地头开展技术指导与服务,现场为群众排忧解难;建立农技专家“结对子”科技帮扶制度,12名农技、土肥、植保专家联系30个种粮大户、专业合作社和家庭农场,集成示范秋冬播农作物新品种、新技术、新模式,提高集约化、规模化种植水平和新技术普及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