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天是个收获的季节,信阳教育的璀璨绽放又一次聚焦世人的目光,让人充满无限遐想。2014年,全市高考成绩再创新高,以教育质量为依托的教育品牌逐渐形成,教育事业成为信阳对外展示的形象窗口,成为信阳的一张亮丽名片。

加大投入

教育优先发展战略得到落实

多年来,信阳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教育事业发展,主要领导多次到教育部门调查研究,慰问师生,帮助解决教育面临的困难和问题。市人大、市政协多次就学前教育、职教攻坚进行视察,推动了工作,鼓舞了干劲。

特别是近几年,我市教育投入增长幅度前所未有,一些以前想都不敢想的事情得以实现。如:义务教育全免费,生均公用经费逐年提高,职业教育逐步扩大免费范围,建立了覆盖从学前教育到高等教育的资助体系,按时发放教师工资并高于公务员标准,专项经费支持学校基础设施建设。仅2013年,全市教育财政总支出达到75.7亿元,作为经济欠发达地区,地方政府将其财政总支出的24.9%用于办教育,让我们看到了市委、市政府对改善民生的决心和大手笔行动。

信阳人民群众从党和政府的教育政策中得到了实惠。以2013年为例,全市落实农村义务教育学校免教科书资金 9879万元,资助学生171 万人次;落实生均公用经费43045万元,确保了学校正常运转;落实贫困寄宿生生活补助资金6742.1万元,资助贫困寄宿生12万人次;免除城市义务教育学校学杂费资金1625.6万元,惠及学生13.9万人次;各级成立了学生资助中心,全年资助学生资金总量达到2.3亿元,为家庭经济困难学生正常就学提供了有力保障;实施教师周转房建设,总投资1.7亿元,为农村学校留住教师打下基础。

推进均衡

义务教育资源配置差距缩小

近几年,是我市义务教育阶段学生享受政策优惠最多的时期,也是教育事业快速发展、教育成果最多的时期。各种旨在巩固提高义务教育基础的政策措施相继出台,免费义务教育基本实现。

在各级财政的保障下,近5年我市义务教育阶段累计投入超过15亿元,全市中小学校办学条件得到改善。农村义务教育薄弱学校改造计划的实施,拉近了城乡学校办学条件的差距;农村初中改造工程的实施,建设了食堂和宿舍,为留守子女食宿在校提供了便利;校舍安全工程,全市建设项目达1351个,全部消除了D级危房,保障了师生安全;农村中小学现代远程教育工程的实施,推进“班班通”工程 ,建设网络直播互动教室平台,形成省、市、县、校优质教学资源共建共享体系。

信阳是劳务输出大市,保障特殊群体平等接受义务教育的权利犹为重要。全市各中小学校完善了留守子女就学档案,建立了“代管家长”队伍——由班主任和任课教师担任留守儿童的“代管家长”,对学生进行思想道德建设和心理健康教育。各地建设了留守儿童俱乐部,开展了“留守子女我能行”、城市学校学生与留守子女 “一帮一”等活动,培养留守子女自信、自强、自立的品格。

推进素质教育一直备受社会关注,信阳在推进学生全面发展方面走出了自己的特色。全市中小学校每天开展两次“大课间”体育活动,并将其纳入学校课程管理,保障学生每天锻炼1小时。每年举行中学生“晨光”、小学生“曙光”体育活动,在历次省级比赛中均取得优异成绩。在培养学生的艺术素养方面,我市开展了丰富多彩的活动,艺术展演、合唱节、舞蹈节、书画作品展、“六一”文艺汇演等活动,每年都丰富着师生们的生活。信阳师生的艺术作品总会在全国、全省组织的活动中精彩亮相,并屡获殊荣。

春风化雨,润物无声。目前,全市小学适龄儿童入学率为100%,初中入学率为99.85%,持续保持着义务教育较高水平的普及。值得一提的是,罗山县成功通过全国义务教育发展基本均衡县评估验收,目前全省仅有8个省辖市的县区通过验收,信阳占有一席之地。

加快普及

学前教育瓶颈得到缓解

随着人民群众对子女教育的重视,受教育年龄逐步前移,学前教育被提到越来越重要的位置。市委、市政府顺应人民群众的期盼,从2011年起,启动了“学前教育三年行动”计划。

3年来,全市多方筹资投入资金近5亿元,将农村闲置校舍改建幼儿园491所,利用富余校舍增设附属幼儿园704所,扶持普惠性民办幼儿园255所,扶持普惠性集体部门办园36所。许多幼儿园除配备了常规教学设备外,还设置了电教室、手工制作室、学习成果展览陈列室、趣味游戏室等多种教学设施。农村乡镇中心幼儿园从无到有,园舍、教学设备、卫生保健设施逐步改善。

如果说加快发展是量的累计,那么提高学前教育质量就是质的嬗变。3年来,全市通过考试、选拔,聘用了1919名幼儿教师,通过培训转岗460名幼儿教师,先后选送3000余名幼儿教师参加省、市培训,提高了幼儿教师的保教水平。市教育局还主动回应人民群众关切,与市物价办一起,出台了学前教育收费政策,核算每一所幼儿园的办学成本,由物价部门备案管理,杜绝高收费、乱收费现象,坚决维护好人民群众的切身利益。

目前,全市省级示范幼儿园发展到10所,市一级幼儿园发展到38所。我市学前一年毛入学率达到93%,学前三年毛入学率70%, “入园难”在这里已经成为历史,“入园贵”也逐步得到缓解。

内涵发展

高中教育继续保持领先地位

重教兴学一直是信阳的优良传统,而普通高中教育的持续发展是信阳优良传统的最好诠释。

在学校建设方面,信阳先行一步,在全省处于领跑地位。近年来,我市通过银行贷款、民间融资、政府贴息等途径,新建高中15所,改扩建高中40余所,创建省级示范性高中12所,市级示范性高中13所,解决了人民群众的就学需求,全国有10余个市组织政府和教育部门领导到信阳考察学习。

进入新的历史时期,就读普通高中在信阳已不再是难题,但人民群众对就读优质高中、考上更好的大学提出了更高要求。鉴于此,我市把学校内涵发展、提高质量放在突出位置,积极推进高中新课程改革,规范普通高中招生管理,鼓励学校办出特色。今年夏天,我市高中教育传出喜讯:信阳高中和市一高成为首批全省多样化试点学校,承担起高中教育教学改革的先锋任务。

信阳的教育部门和高中学校没有辜负人民群众的期盼。2014年,全市高考报名总人数54325人,本科一批上线5704人,上线率11.35%;本科二批上线11138人,上线率22.17%;本科三批上线12135人,上线率24.16%。全市42668人被各类高校录取,录取率为82.76%。清华大学、北京大学、香港地区大学等在我市录取50人,较上年增加20人,占全省的1/8;空军招收飞行员录取29人,比上年增加11人,录取人数再次位居全国地级市第一名。

多元投资

职业教育助推经济发展特色显现

职业教育与地方经济发展密切相关,而如何在经济欠发达地区走出一条发展职业教育新路子,信阳在多元投资方面做出了探索,并取得了成效。

实施职教攻坚5年来,全市通过招商引资、社会融资、校企合作等多种方式,投入职教发展资金超过11亿元,其中社会资金占80%以上。全市职业教育学校布局更趋完善,形成信阳职业教育集团、平桥区职业教育集团和新县涉外职业教育集团等集约化职教集团,每县(区)建成1所县级职教中心,有重点实训基地,有特色专业。新县、罗山县、淮滨县和息县被认定为全省职业教育强县。

与硬件建设相伴,信阳职业教育已经形成了自己的优势品牌, 并且“一县一品”的趋势发展强劲。新县、罗山县的涉外劳务,浉河区、平桥区的建筑技工,息县的保安,商城县的烹饪,潢川县的园艺,光山县的充绒,淮滨县的电焊等,都形成了地域特色。这些职业教育学校的毕业生成为信阳外出务工人员的形象代表,为信阳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了最直接的人才支撑。

信阳职业教育得到了上级部门的充分肯定。市政府职教攻坚工作受到省政府表彰,多位国家和省级领导先后到信阳调研职业教育发展情况,并给予充分肯定。《光明日报》的头版头条以《职业教育的“平桥样本”》为题,报道了我市职业教育的做法。

提升素质

教师队伍水平实现整体升级

教师素质是教育成败的关键因素之一,打造一支爱岗敬业、充满爱心的教师队伍是教育发展的核心和要义。

特岗计划是富有创新意义的教师补充机制,通过中央和省财政的支持,解决农村学校教师短缺的矛盾。从2009年开始,中央财政、省财政累计为我市投入专项经费3.6亿元, 招聘8162名特岗教师,受益范围覆盖7个县3100多所农村学校。这些特岗教师中,本科、研究生学历的有7330名,比例占到了89.8%;美术、体育、音乐、信息技术、英语等紧缺学科教师3866名,大大改善了农村教师队伍结构。全市特岗教师的总人数已经占到专任教师总数的13%,承担了农村学校20%以上的教学任务,成为农村中小学校的主力军。

在提升教师整体素质方面,全市教育部门不遗余力,通过开展多种形式的培训,使教师学历水平不断提高,更加适应信息化条件下教育工作的需要。

全市实施了“国培、省培计划”,累计培训教师6万余人;每年开展中小学教师教育技术能力培训、远程网络继续教育岗位培训、学历再提高培训近5万人次。全市高中学历达标率为94.1%,其中研究生比例由2008年的2.28%提高到6%;初中学历达标率为99%,其中本科及以上比例由2008年的41.32%提高到62.4%;小学学历达标率为100%,其中小学教师中的专科及以上比例由2008年的55.9%提高到77.8%。

强化管理

校园安全进入有序发展轨道

学校安全事关家庭幸福和教育事业健康发展,并直接影响社会的和谐稳定。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首先得确保校园安全。

在信阳,全市建立了覆盖教育、公安、交通、卫生、监察等部门的校园安全联席会议制度,定期或不定期督查校园安全工作。市教育局实行局领导包片、科室包县区的校园安全管理责任制,全市教育系统共分10个责任片区,局领导分别担任各责任片区的责任人,局机关各科室分别承包县区、管理区和直属学校校园安全管理工作,实行责任到人、风险共担。

全市投入校园防范设施建设资金3559万元 ,有2973所中小学校、幼儿园配备了专职保安1007名、兼职保安2367名和配备物防设备17722件;615所中小学校和154所幼儿园安装了2258套视频监控系统和报警设施;270所中小学校和138所幼儿园的监控系统纳入了当地公安系统的报警平台。

学校食堂是安全工作的基础。全市在推进食堂建设的同时,强化学校食堂安全管理,有9所学校食堂达到省一级食堂标准,20所学校食堂达到省二级食堂标准。各学校在从业人员管理、定点采购、营养搭配、食品留样等方面形成一系列规范管理制度,让学生吃得科学、吃得安全。

各学校把安全教育放在重中之重的位置。通过课堂教学主阵地,以及班会、晨会、国旗下讲话、法制安全报告会等形式和校园广播、宣传橱窗、板报、专栏等途径,对学生进行安全知识宣传教育。把交通安全、防溺水、饮食卫生、防踩踏、防倒塌、防火、防疫、防暴力、防抑郁、防性侵害、防中毒等作为安全教育重点,提高了全市学生的自我防护能力,以有效防范校园安全事故发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