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接01版)中共鄂豫皖特委决定红十五军立即投入反“围剿”斗争。尽管红十五军历经艰苦转战,人困马乏,仅剩千余人,但经蔡申熙紧急动员,红军战士个个精神抖擞,在河口镇、七里坪等地与敌人勇猛拼杀,击溃敌人。
1931年1月,红十五军与红一军合编为第四军后,蔡申熙任第十师师长,先后率部参加攻克磨角楼、新集等战斗。2月,新的中共鄂豫皖特委和军委成立,蔡申熙任特委委员兼军委副主席。特委决定红四军向平汉路发起进攻作战。守敌岳维峻率第三十四师进占孝感县双桥镇。红十、十一师乘敌立足未稳,突然围攻双桥镇,全歼守敌,毙俘敌师长以下5000余人。在此战役中,蔡申熙亲临前沿阵地指挥,不幸被敌人机枪击中右臂,终成残废。组织决定让他休养治疗,但他说:“我虽然不能拿枪,脚还能走,口还能说,可以给我一点儿适当的工作。”
1931年5月,中共中央鄂豫皖分局成立,蔡申熙任分局委员。同月,任彭杨军政干部学校校长。在主持学校工作期间,他努力钻研业务,仔细审订教育计划,培养师资队伍,改革教学方法,为鄂豫皖苏区造就出大批军政干部。7月,被选为鄂豫皖省苏维埃政府工农监察委员会主席。蔡申熙廉洁奉公,从不搞特殊化。党组织为了照顾他的身体健康,有时送来一些食品,蔡申熙往往转给负伤的同志吃。看到有的同志衣服破烂了,蔡申熙就把自己的衣服拿出来送给他们。按规定,蔡申熙每月可领30元生活费,可蔡申熙说有15元钱就足够了,坚决将其余的钱退了回去。
1932年7月,蔡申熙任红二十五军军长,率部投入鄂豫皖革命根据地第四次反“围剿”斗争。从8月下旬到9月中旬,红二十五军和皖西地区的革命武装在他的指挥下,南起英山、北迄麻城,与各路进犯乱人不断展开激战,阻击了敌人的进攻,予以重大杀伤。凶残的敌人对苏区实行杀光、烧光、抢光的三光政策,给苏区军民反“围剿”斗争带来了许多严重困难,其中最突出的是粮食极度缺乏,部队常常以野菜充饥。蔡申熙拖着残废之躯,连日指挥行军作战,过分操劳,加之不能吃顿饱饭,身体非常虚弱。有一天,同志们设法煮了一碗稀饭,派炊事员送给蔡申熙吃。蔡申熙尽管对同志们的关怀十分感动,但仍和蔼地对炊事员说:“你快拿回去,下次再也不要这样做。大家吃什么,我也吃什么。现在大家吃野菜,我也应该吃野菜,不能搞特殊呀!”炊事员说:“这是管理科为了照顾你的病,你的身体不好。”但他却说:“是的,我有病,伤员也有病,那你送给伤员吃好了!”炊事员犹豫半响,无可奈何地说:“首长,你连吃了几天野菜,再这样下去,你会……”“我会怎么的?我是人,战士也是人,你还是端回去!”炊事员说服不了军长,只好端着那碗稀饭,失望地走了。为了帮助部队渡过难关,蔡申熙还亲自上山寻找野菜,将自己尝试能吃的野菜向全军推荐。行军途中,他经常不骑马,有说有笑地走在队伍中,战士们见军长与自己同甘共苦,是那样的乐观,精神上受到了很大的鼓舞。有一次,一个战士忽然昏倒在路旁,蔡申熙立即喊警卫员牵马来,亲自跑过去将战士扶上马,自己则扛起背包,跛着左脚跟警卫员一拐一拐地走着。那位战士清醒过来后,说:“不行,首长,这是您的马。”蔡申熙说:“不,这是革命的马,谁最需要,谁就可以骑!”
1932年10月8日,红四方面军主力辗转到河口镇地区,与国民党军两个师遭遇。9日,国民党军增加兵力后继续向我军进攻。蔡申熙率领红二十五军在河口至冯寿二一带,与敌激战两昼夜,打退了敌人多次冲击,守住了阵地。10日上午,部队三面被围,情况十分危急。蔡申熙亲自上阵,指挥部队打了整整半天,他已经一天一夜没有吃饭,战士们乘枪声停止的间隙,强拉他进工事吃饭。蔡申熙刚刚端起饭碗,敌人进攻的枪声又响了,他扔下饭碗就往阵地跑,迅速组织火力打击敌人。就在这时,一颗无情的子弹击中他的腹部。他捂住伤口,咬紧牙关,坚持指挥战斗,直到最后昏倒在地,被警卫员抢救下来。最后因流血过多牺牲。牺牲前,他叮嘱妻子曾广澜说:“广澜,不要伤心,就是我不好了,你还是要坚持革命斗争……要永远跟着党走……最后的胜利,一定属于我们!”
(整理 董绍富 刘光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