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邹晓峰

在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中,不少机关干部把记民情日记作为转变工作作风、密切干群关系的新举措。有的地方甚至还下大气力,统一购买了日记本,本皮上打印了“民情日记记录本”的字样,并对篇数、字数还要统一检查评比。不少基层干部通过记民情日记,把老百姓的心声和诉求真正地记在心里、拿在手上。民情日记在有些地方还真的成了干部解决基层实际难题、沟通干群之间关系的纽带和桥梁,深受广大人民群众的欢迎。

然而,不久前,笔者在基层与农民兄弟闲聊中得知,有些乡镇干部在与群众交往中,虽然如实地把群众反映的急需要解决的问题记了下来,但几乎没有得到解决。后来,笔者经过深究其原因发现,部分干部记日记的目的是为了湊页数,应付检查。

试想,这种只记不做、或者只做表面的民情日记,成为“纸上谈兵”,不但不能密切与群众的关系,反而疏远了群众,造成了隔阂、拉开了距离。

记民情日记,重在抓落实、求实效。对群众反映急需解决的问题,要竭尽全力去尽快帮助解决。对暂时不能解决的问题,应向群众作好耐心的解释工作。广大人民群众都是通情达理的,只要他们明白有些问题之所以不能尽快得到解决的原因,就会谅解,会主动为政府分忧。这样才能使民情日记中记录下的问题件件得到落实,真正取信于民。

“记”只是一种形式、一种手段,坚持实事求是,把事情办好,把问题解决好,才是真正目的,切勿一“记”了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