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汴梁晚报》记者 赵西红 李金柱

走进新县,一条条河流就是一首田园诗,一道道山冈就是一幅风景画。尤其吸引人们目光的,是新县的“红”和“绿”。红色是新县的文化、精神和动力,绿色是新县的资源、理念和出路。于是,新县用红色精神实现了“可持续、更文明、更幸福”的绿色发展目标。

近日,记者参加了由中国报业协会、信阳市委主办,中国报业协会党报分会、信阳市委宣传部、信阳日报社承办的“全国百家党报社长、总编看信阳”新闻采访活动,充分领略了新县的“红”和“绿”。

新县是红色的热土

新县是全国著名、河南唯一的将军县,革命战争年代,英雄的新县人民前仆后继,在大别山上竖起了不朽的“红色丰碑”,被誉为“红军的故乡、将军的摇篮”。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这里是黄麻起义策源地,是鄂豫皖苏区首府所在地,是坚持大别山红旗不倒中心地,是刘邓大军千里跃进落脚地。先后诞生了红四方面军、红二十五军、红二十八军三支主力红军,革命战争的烽火硝烟,锻造出许世友、李德生、郑维山等43位共和国开国将军和54位省部级干部,留下了董必武、徐向前、刘伯承、邓小平、李先念等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的战斗足迹,当时不足10万人的新县,献出了5.5万名优秀儿女的宝贵生命。村村有烈士,户户有红军,山山埋忠骨,岭岭皆丰碑是新县红色历史的真实写照。

1947年,刘邓大军千里跃进大别山,新县获得解放,经刘伯承司令员提议,邓小平政委签批,改“经扶县”为“新县”。从此,新县的历史翻开了新的一页,人民开始了新的生活。光荣的红色历史、耀眼的将军光芒,赋予了新县众多荣耀。上世纪六七十年代,全国八大军区司令员中有3位是新县人,有6位省委书记是新县人。这里诞生过中国革命史上的众多第一:中国工农红军第一架飞机“列宁号”从这里起飞参加对敌作战,中国工农红军第一个航空局鄂豫皖边区军委航空局在这里建立,中国工农红军第一届体育运动会在这里召开。全县现有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7处、省级13处、市级300多处。

新县是绿色的海洋

同事中有一位从新县走出的小帅哥,眉清目秀,唇红齿白,皮肤比女同志都滋润。我们问他有什么保养秘方,他自豪地说:“家乡山水养育的呗!”

来到新县,才真正体会到一方水土养育一方人这句话的含义。新县地跨长江淮河两大流域,属南北气候过渡带,四季分明,气候宜人,被誉为“江南北国、北国江南”,是历代文人骚客的记游之地、荟萃之乡。这里雨泽春夏,风起秋冬,河溪纵横,峰峦叠嶂,境内森林覆盖率达72.3%,植被覆盖率达95%,有“天然氧吧”之美誉;这里资源丰富,板栗、银杏、茶叶、茶油、中药材、山野菜和猕猴桃的品质、产量均居河南省之冠,是全国著名的板栗之乡、银杏之乡、茶叶之乡。连康山国家自然保护区、金兰山国家森林公园、香山湖国家水利风景区等众多风景名胜遍布境内,山壁吹打乐、豫南民歌、地灯戏、花鼓戏、嗨子戏、皮影戏等地域性特色文化竞芳吐艳、清香四溢,是休闲度假、旅游观光的理想胜地。

围绕“鄂豫皖红色胜地,大别山休憩家园”目标,新县牢固树立“让将军之光永远辉煌新县”理念,以红带绿,以绿托红,建成了许世友将军故里、博物馆、烈士陵园、金兰山、香山湖等5个AAA级景区,新县叫响了红色首府游、将军故里游、革命历史文化长廊游、休闲生态游等旅游主打品牌,旅游经济已成为新兴支柱产业。2013年,全县共接待游客201.6万人次,实现旅游综合收入9.07亿元,较上年分别增长17.9%、39.1%。

按照“青山、绿水、蓝天、红城”的定位,如今的新县已经成为一个大花园、大景区。走进新县,城在山中,水在城中,楼在绿中,人在画中。

(原载5月29日《汴梁晚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