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叶金福
近日,笔者在与一位村民谈及领导干部走基层之事时,这位村民显得有些满不在乎,怨言不少。问其故,他相告,走基层的干部绝大多数是相当不错的,能为村民办些实事,但也有少数干部却把下乡当作“做客”,整天村干部作陪,顿顿酒肉招待,群众很有怨言。
众所周知,干部下乡走基层的目的就是为了加强农村基层组织建设,宣传、贯彻党的农村政策,帮助村民找出治穷致富的新路子,培养富民强村的领头雁。但在现实生活中,少数干部竟把下乡当作是到村里“做客”。有的一进村就往村干部家中钻,既没有去困难户家中看看、问问,也没有对村里的经济发展提出任何有建设性的意见和建议;有的在村子里指手画脚,夸夸其谈,不干实事,无所作为;有的甚至走到哪里喝到哪里,整天面红耳赤。这不仅严重违背了党的宗旨和纪律,影响了领导机关和干部的声誉,损害了政府部门在老百姓心目中的形象,而且与干部走基层的初衷相悖。
笔者以为,干部下乡走基层,就必须下到基层,既要身入,更要心入,要与群众打成一片,才能知道群众缺什么、想什么,才能了解群众疾苦,听到群众呼声,急群众之所急,想方设法为群众排忧解难,帮助村民脱贫致富。唯有如此,群众才会真正爱戴你,拥护你,走基层也才能有实际的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