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本贵

语文教学是一种职业、职责,也是一门科学,一种艺术。语文教师不仅要爱岗敬业,培养学生熟练掌握运用汉语,还应把思想品德教育贯穿于语文教学始终,更应与时俱进,不断提升语文教学的艺术魅力,让学生善思、乐学、会运用,而要达到这种效果,就要善于接“地气”增“灵气”。

接“地气”增“灵气”,主要是不能局限于教材,不能让学生满足于只学课本。要全方位开拓学生视野,让学生多吸收现代汉语的“新鲜空气”。

首先,要培养学生善阅读、会阅读、爱阅读的良好习惯。对教师来说,读书破万卷,教来才机灵。对学生来说,读书破万卷,学来才开心。教师不广泛涉猎,教学中终会江郎才尽,捉襟见肘。学生不大量阅读,定趋向于原地踏步,学无长进。心中有丘壑,才是藏宝人。浩如烟海的古代诗词歌赋,典籍佳文,是先人用心为我们耕耘的肥沃的汉语文化土壤,学生在这片肥沃的土壤里接了地气,定会灵气大增。语文教师还应让学生多读“无字之书”,即到社会上去看、去听、去思考、去学习。

其次,让学生向全社会学语文,向人民群众学语文。叶圣陶先生曾提出何为“语文”,“口头为语,书面为文”。语文学科应听、说、读、写并重,而一些语文教师往往只重“读写”,而忽视了“听说”。群众的语言丰富多彩,即便是方言、口语,也不乏语言生动活泼、幽默风趣的生命力,是学生写作中增“灵气”的重要活水源头。不可满足于让学生死读书,要让其多听,并把有价值的口语随时记下来。要让学生多说,让他们说得顺畅流利,说得生动活泼,妙趣横生,说得让人哭让人笑,让人感动让人振奋,达不到这个效果,就是语文功夫不到家,应激励他们去苦练,会说就一定会写。听说读写能并用,才是评判一个学生语文成绩的标准。

再次,注重让学生学习并运用现代网络电视语言,使学生的语文学习与时代的脉搏一起跳动。作为一名有远见的语文教师,不可片面地反对甚至阻止学生看电视、上网、玩手机、玩游戏。各种当代信息平台,也同时是学生学习语文的重要平台,学生不可能生活在当代社会的真空里,教师的职责是“疏”而不是“堵”。堵死了会导致学生目光短浅,学识陈旧,知识面狭窄。疏通了有益于学生了解新鲜事物与多彩世界,更好地开发学生智力,更有效地增强学生写作的灵感、灵气、兴趣与时代气息。合格的当代语文老师,应具备多元、开放的心态。这样老师教的学生学习语文才能更轻松自如,更贴近生活、贴进社会,也更灵光闪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