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接01版)并规定反攻时期的四大任务:“(一)完全消灭鄂豫皖苏区内部一切匪军民团。(二)夺回新集、七里坪、红安县、宣化店、商城、金家寨一切城市。(三)收复整片苏区鄂豫皖和扩大新苏区。(四)拿鄂豫皖苏区积极反攻和反攻胜利来多牵制敌人的兵力,帮助中央苏区。”恰在这时,省委收到《中共中央致鄂豫皖省委的军事指令》,其中规定红二十五军的“反攻计划”是:第一步“应当以消灭七里坪敌人力量和夺取与巩固这个地点为第一任务”,此后去夺取河口、红安;第二步“夺取新集”和“光山与麻城间重要道路的中间地段”,并“准备把红安与麻城东北的苏区和商城以南的苏区(赤南)联系起来。”据此,省委贸然决定用围困的办法把敌人逼走或调出据点歼灭之,夺回七里坪。红二十五军围攻七里坪,并在七里坪外围同防御之敌进行了旷日持久的消耗战。七里坪战役遭到惨败,红军损失惨重,被迫转移阵地。沈泽民开始意识到问题的严重性。在给中央的报告中,沈泽民认为围攻七里坪的失败,“是机械的执行了中央军事指令”,是由于“力量相差太远”和“粮食困难”。

1933年10月2日拂晓,红二十五军从皖西北向鄂东北转移途中,由黄土岗与四道河之间,强行穿越潢(川)麻(城)公路。敌军以猛烈火力阻击红军。沈泽民和吴焕先军长率2000余人通过后,徐海东副军长及后续部队被因敌军的夹击被截断在路东。从此,红二十五军被分割于鄂东北和皖西北两个地区。过了潢麻公路以后,沈泽民坐在路边的一块石头上,说什么也不肯走了,非要在那里等徐海东,并痛心地对吴焕先等人说:“现在看来,我们根本就不该到皖西去。如果不去皖西,哪里能造成这等损失,落到如此困难的地步?作为省委书记,这个责任应该由我来负!”

“现在不是讨论谁负责任的问题,我们不能在此久等,应该争取时间赶快转移,否则这2000多人也会被敌人包围!”吴焕先见沈泽民不肯动身,心里非常着急,连忙赶来劝他。但是,无论吴焕先怎样劝说,沈泽民就是不动身。吴焕先急了,命令警卫员和他一起,强行将沈泽民抱上担架,让几个战士抬上就走。

最后,沈泽民随部队转移红安县紫云寨,并在那里主持召开省委第三次扩大会议,准备全面检查斗争方针。由于敌情紧急,会议只开一天半就匆忙结束。会后,由沈泽民执笔,在作战和行军中给中央写报告,总结经验教训,检查斗争方针。报告长达13000多字,于11月10日经省委常委会通过。报告包括七里坪之围以后的几次作战行动,根据地军民的艰难处境,以及党的组织工作、群众工作、红军补给等方面的问题。在报告中,沈泽民沉痛地检讨说:在郭家河、潘家河之战轰轰烈烈的胜利之后,到现在弄得如此局面,完全是过去错误造成的,是党的路线一贯脱离群众造成的,是由于我们自己的路线差误与实际工作中的拙劣,逐步削弱到如此情形造成的。

痛心疾首的沈泽民自责自己“实在是一个书生”,决心“洗心革面,从新做起”,“今后唯有万死的决心来转变”。

报告提出今后的斗争方针是:红军既事实上不能担负巩固一方苏区的任务,只能及时采取游击方式来牵制敌人、消灭敌人,以恢复和巩固苏区;各游击队联合红军深入到敌人占领区域去活动,夺取物资,杀反动,骚扰敌人,同时宣传与组织群众和建立秘密工作;要建立白旗下的群众工作与秘密组织工作,首先最有效的还是发展便衣队的组织,并发展党与团秘密的组织和建立交通、侦探等网的组织。

这个报告,虽然没有充分认识到错误的根本性质及其真正根源,斗争方针的转变也只是初步的,但是,沈泽民能够勇敢地正视现实,承认错误,决心改变,提出比较正确的方针,这在当时“左”倾路线还在全党占统治地位的情况下,已是非常难能可贵的了。同时,这也成为红二十五军从挫折走向胜利的重要转折点。

沈泽民在红四方面军主力转移后,率领省委一班人面对严峻的形势,没有退缩,苦撑局面,虽有过失误,但对革命无限忠诚,实事求是,知错即改。写完报告后的第10天,即1933年11月20日,沈泽民抱憾离世,时年33岁。

(整理 孙 伟 董绍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