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特约记者 林大爻
时下的豫南,正是农民朋友难得的农闲时节。然而,固始县顺兴粮油有限公司董事长苗守根却没有感到一点清闲:他要去信阳市农科院,请专家给他的万亩有机稻田进行新一轮规划;他要去种业公司,洽谈紫云英种子供应业务;他还得去养蜂协会、外贸公司,商谈紫云英产品出口事宜……
不仅苗守根忙,跟他“同一个战壕”的种粮大户们都是如此。与此同时,还有一批人在忙,他们是从市里到县里到乡里再到村里的干部们,当然更少不了农业部门的专家们。他们“为谁辛苦为谁忙?”此无他,在这个季节里,大家所关注的是一种很不起眼的小作物——紫云英。
紫云英?年纪稍微大一些的农民,谁不认识紫云英?不就是红花草吗?还有的叫“野鸡翎”,又称“翘摇红”。说得好听一点,它是一种绿肥作物;说得更直接一点,它就是一种草,当年大种紫云英的时候,漫田遍野都是的,春天开花的时候,风一吹,到处都是花香。
而今,在豫南信阳,紫云英又成了“宠儿”:市委、市政府主要领导号召种植紫云英,把它作为美化环境、消灭“白茬田”的一个重要抓手;市农业主管部门和科研机构将之作为改良土壤,发展生态农业的契机和方向;“农”字号企业、专业合作社扩大种植,把它作为提高经济效益、加强品牌建设的一个重要突破口;广大农民也在种植,把它作为响应政府号召,肥田肥地、增加水稻产量的好办法。一度可有可无的紫云英又重新“火爆”起来,成了闪耀在信阳大地的一个个“小精灵”。
随着一粒粒紫云英种子抛撒而下,一个个希望的种子被深深地植入信阳大地……
紫云英的“前世”与“今生”:欲说发展几多愁
信阳紫云英种植始于五代十国时期,平常作肥料用,遇到灾荒之年春季青黄不接时权作果腹之用。从此,原本生长在江南的紫云英就在信阳大地扎下根来,一代代繁衍。
在上世纪轰轰烈烈的“大集体”时代,在信阳人的记忆中,紫云英不可或缺。曾几何时,作为自然景观,它给信阳大地带来春的希望和姹紫嫣红的美丽;作为肥田作物,它是化肥使用之前水稻增产的一大肥源;作为经济作物,它以每亩数十元的经济效益,使信阳农民有了难得的“活便钱”。
可从上世纪八、九十年代以来,随着大量农民外出务工,种田效益降低,信阳紫云英种植面积也在下滑,从最高年份的400万亩,降到2010年前后的20万亩左右。“天生丽质难自弃,金子自有闪光时”。近年来,随着土壤板结越来越严重,食品安全问题越来越突出,紫云英的改良土壤、生态修复、富硒保健、旅游观赏、出口创汇以及药用食疗等作用,又重新受到人们的关注。专家们发现:它浑身是宝。
其一,它是最好的绿肥。紫云英是豆科越年生草本植物,是稻田最主要的冬季绿肥作物,其鲜草富含氮、磷、钾、硒等元素。种植紫云英对改良土壤、培肥地力、美化环境、促进粮食和畜牧业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其二,它是优质的饲料。紫云英富含粗蛋白质、粗脂肪、粗纤维,还含有多种矿物质,营养丰富。春花烂漫时节,鲜花鲜草,随手采来随手喂,牛羊猪马都爱吃;到了冬季雪花漫天飞时节,把紫云英秸秆粉碎、干贮作为家畜越冬饲料,其效果不比麸皮、稻糠差。
(下转02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