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社记者 刘永华 黄 明 王德思

快!快!快!

陆军第14集团军某旅机枪连副连长任远扬满头大汗,顾不上山坡上花椒树的尖刺,一路猛冲。在他怀中,只有8个月大的男婴全身滚烫,头上的纱布已被鲜血染红。

5日,按照上级进村入户、搜救不留死角的要求,任远扬和16名战士进入大山深处的龙头山镇银屏村搜救,发现三名重伤员必须立刻下山救治:村民刘美花头部出血、右手骨折,她8个月大的儿子艾明熙地震后被埋在废墟下,被挖出后头部受伤、一直昏迷,当天早上开始持续高烧。还有一名妇女因腰部受伤无法动弹。

“解放军,孩子的命就指望你们了,快救救他!”年轻的母亲泣不成声。任远扬迅速组织大家用竹竿和绳索制作简易担架,将两名妇女固定好,然后用毯子将孩子小心地包裹起来,抱在怀里。

“16人分为2组,每8人负责一个担架,4人抬、2人在两边保护,孩子由我负责,出发!”上午9时许,一场与死神的竞赛拉开帷幕。

任远扬心里默默计算着:银屏村距龙头山镇有18公里的山路,由于地震造成塌方,许多地方还要绕路,就算轻装简行,按正常行军速度至少要5至6个小时,但孩子不可能坚持那么久……

“扔掉土木工具和不必要的物品,只留下水壶,全速前进!”一边下达命令,任远扬一边联系旅指挥部上报情况。旅长张体任立刻答复:“我们负责协调直升机外送,你们尽快将伤员送到直升机降落点。”

为了降低快速进军带来的颠簸,原本由4人抬的担架变成了8人抬。山路绝大部分都有坡度,一些地方甚至超过30度,老兵们主动走到担架靠下坡的一边,因为这一侧需要持续托举才能保持平衡。

漫山遍野的花椒树布满尖刺,在官兵的脸上留下道道血痕。1997年出生的新兵李宏强的手掌不慎被扎破,鲜血直流,但他坚持不肯包扎;上等兵李安义左手脱力使不上劲,依然不肯休息,又换到右边继续……17名官兵埋头前行,只想能走得快一点,再快一点!

出发后一个半小时,官兵们不得不停下脚步:道路被山体滑坡完全摧毁,一边是悬崖,一边是不停掉落的滚石,已经无路可走。任远扬立刻带着中士冉启健和下士谭胤在前面探路。他们3人不仅是队伍中仅有的党员,也是服役时间最长的老兵。

一个方案迅速形成:个子矮的战士半跪着前进,尽量降低高度,个子高的战士高举双手托着担架,从滑坡区域上方的山坡绕行通过。这样的地形他们经过了10余处,尖石磨破了膝盖处的迷彩裤。

13时10分,17名官兵运送3名重伤员到达直升机降落点,医护人员迅速对小明熙进行救护。当听到3名伤员生命体征平稳后,17名官兵顾不上脱下被汗水湿透的迷彩服,拥抱在一起大声欢呼。

降落点附近的灾区群众听说战士们用4个小时将伤员从银屏村徒步送来,都认为这是“不可能完成的任务”。68岁的老人张进说:“只有解放军才能创造这样的奇迹!”

(新华社云南鲁甸8月6日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