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刘 翔

一名癌症患者,几年来一直拖着病痛之躯坚守在三尺讲台,以对农村教育的无限热爱和眷恋,与无情的病魔作斗争并战而胜之,这个创造生命奇迹的人就是浉河区谭家河乡三小老师李艳林。

李艳林所在的小学是一所山村小学,学生就餐无餐厅,就寝无床铺,活动无场地,办学条件极其简陋。为改善办学条件,李艳林曾多方奔走,寻求支持。2010年4月,时任浉河区委书记的霍勇得知这种情况后,来到学校视察,看到李艳林他们在如此简陋的环境下仍忘我地工作,深受感动,当即表态为学校建宿舍楼和食堂,并要求当年10月底完工。为了节约费用,也为了加快工程进度,让同学们早日有个吃饭和睡觉的地方,作为校长,整个暑假,李艳林都吃住在工地,监督质量,督促工期。白天大汗淋漓,晚上蚊子叮咬,吃不好也睡不好的他时常感到浑身乏力,头部也剧烈疼痛。别的老师都劝他去医院检查一下,他总是考虑到学校工程正进入关键时期,自己不敢离开而一拖再拖。直到学校的宿舍楼和食堂都建成并投入使用,李艳林才在别人的一再劝说和中心校领导的多次催促下,来到医院检查身体。谁知检查结果让这个平时很少生病的中年汉子自己都不敢相信,自己竟身患癌症。

李艳林永远不会忘记在信阳市中心医院就诊的那些日子。市中心校的领导、学校的同事和他的学生络绎不绝地到医院去看望他,市中心校领导知道李艳林家里困难,还组织全市师生捐助他。大家的爱心不仅给了李艳林经济上的支持,更增添了他战胜病魔的信心和勇气。

经过几个月的治疗,病情有所好转,李艳林就迫不及待地回到学校。因为他从来没有这么久离开过他的岗位和他的学生,他心里太想他们了。一回到学校,他不顾自己身体的极度虚弱,坚持给孩子们上课。因化疗而掉光了头发,李艳林就戴着帽子上班,因放疗而牙床萎缩,牙痛得不能吃饭,每天只能吃流食,但他一直坚持吃住在学校,检查学校纪律和学生的就餐就寝情况。

因治疗的需要,这几年,李艳林每年都要去北京做几个化疗。每次去化疗,他都提前将各项工作安排到位后,才恋恋不舍地前往北京。回来后,他不顾因化疗而带来的呕吐等不良反应,立即投入到紧张而平凡的教学工作中。

虽然每次化疗对他的身体造成了极大的伤害,但值得庆幸的是,病魔在他的坚强与坚守面前也败下阵来:在最近的一次病情复查时,医生惊奇地发现,原来已转移到他的肝和肺上面的癌细胞如今都不见了踪影。

经历了这样一次生死考验的李艳林也有了新的人生感悟,那就是每天能健康地工作和学习就是幸福和快乐的。如今,李艳林就是带着这份幸福和快乐,回到他所钟爱的三尺讲台,用生命去诠释他那割舍不掉的教育情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