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黄 颖 杨 柳

海南省海口市一位父亲为给儿子减压,带儿子骑自行车一路北上“游学”,引起社会广泛关注,父亲郑贵贤也因此被评为“海口好爸爸”。昨日,已经游学4个月的父子俩骑行至信阳百花园,记者对父子俩进行了专访。

17岁的郑行健是海口市某私立中学高二学生,说起这次骑行游学动机,其父郑贵贤说:“孩子现在的学习任务太繁重,没有时间锻炼,体重最高时达到200斤,学习压力大再加上臃肿的体形,孩子都没有自信了。之前他曾对我坦露有厌学情绪。让孩子游学是为了锻炼其意志力。”

“学生苦、老师累、家长烦。”近年来常有学生因学业压力过大而出现不同程度的心理疾病。为了激发孩子的学习动力,3月26日上午9时,郑贵贤、郑行健父子两人从海口出发,两人单车骑行游内地,打算利用半年时间从海口骑行到北京,让孩子感受一次游学体验,提高意志力,寻访教育之路,呼吁社会各界关注课业繁重的孩子们。

记者在采访中了解到,50多岁的郑贵贤家住海口市,当过校长,从事过心理咨询等工作。此次骑行,途经广东、福建、浙江、上海、江苏、河北、天津、北京,然后,又从北京到山西,从山西拐回河北,再来到安徽、河南。“既然是游学,就得让孩子吃苦,出发前我们购买了帐篷、睡袋等简单的装备,身上只带了1000块钱,在旅途中我们要一边赚钱一边游学。”郑贵贤说。游学4个月来,父子俩从海口骑行途中帮人种过菜、到工厂打过零工。为了省钱,父子俩基本都是住帐篷,赶上刮风下雨才偶尔住小旅馆。“这次游学,我和儿子都请了半年的假,只要儿子能从中得到历练,一切都是值得的。”

游学除了吃苦还要学习,父子俩每骑行到一个新的地方,就会到当地的大学旁听,并且和当地的师生进行交流。这几个月来,父子俩收获颇丰,结交了很多朋友,获得了很多不同的人生体验。行健最大的收获就是体重下降了20公斤,变得开朗自信了。

在一篇日记里,行健写道:我在骑单车的时候,因为后胎打气太多,爆胎两次,父亲教育我,这就是“满招损,谦受益”的道理,所以,做人做事要谦卑,切忌骄傲自满。

行健告诉记者,他一直挂念着学习的事儿,他的随身行李里,还带着英语词典和教材。他说:“随时准备重返校园,到时候,重新再读高二。”

7月27日,这对父子骑行来到信阳。郑贵贤说,他们到信阳有一个重要的目的,是想看看鄂豫皖苏区首府革命博物馆,这也是让儿子学习的一种方式。当日上午,郑贵贤和儿子来到了博物馆,接受了一次爱国主义教育。

郑贵贤说:“信阳人热情好客,我是通过网络联系到信阳致力于新教育的‘中国光洲书院’。他们给我提供了免费吃住,院里的许老师还送我一些享誉全国的信阳毛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