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记者 孟 磊 见习记者 马迎春)自市农科院在息县开展了万亩稻茬小麦高产创建活动以来,该院以稻茬小麦高产栽培技术研发为基础,以集成技术示范推广为途径,以高产示范基地建设为载体,以实施科技服务为保障,狠抓稻茬小麦关键增产技术的推广应用,通过高产核心示范区以点带面,有力地促进了示范区域内小麦生产水平大幅提高。
据悉,息县孙庙乡作为万亩稻茬小麦高产示范区,总面积1.25万亩,示范农户700余户。孙庙乡的龙庙村为高产核心示范区,面积330亩。近年来,该院依托国家和河南省小麦产业技术体系工作平台,在稻茬麦高产优质抗逆栽培技术体系研究领域积极探索,并取得了阶段性成果,特别是在稻茬小麦不同生育期湿害、渍害特点与烂场雨对产量品质的影响研究、小麦轻简化栽培技术研究、小麦抗逆应变对策、稻茬小麦少免耕机械匀播技术、小麦病虫草害综合防治技术等方面取得了显著成绩。
作为息县万亩稻茬小麦高产创建的组织实施和技术依托单位,该院从示范区选址、品种利用、技术应用和组织实施等方面做了周密部署,编制了稻茬小麦万亩高产栽培种植模式图,发放了田间管理技术手册,并在小麦播种前对种田大户、种植示范户进行了专题技术培训与指导,为高质量完成高产示范任务提供了必要的技术保障。同时,为推动示范区建设,该院针对豫南稻茬小麦生长发育规律和产量制约因素,组装配套和科学集成了高产栽培技术,实行项目向示范基地延伸,经费向示范基地倾斜,技术向示范基地推广的工作机制,发挥小麦科技示范项目的叠加和综合优势。并通过科技入户,核心示范区辐射带动,全面推广了机械深耕改土、小麦半精量机械条播技术等一系列关键技术,由种田大户和农民专业合作组织牵头建立技术服务组织,开展专业化配套服务,切实解决一家一户技术不到位、难到位的问题,较好解决了技术棚架和最后“一公里”问题,为示范区小麦丰产丰收奠定了良好基础。
提高了小麦单产。5月25日,由河南农大、国家小麦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河南省农业厅、河南省农业科学院和市农科院小麦专家对息县孙庙乡龙庙村的330亩核心高产创建区进行了测产验收,测产平均亩产达到511.1公斤。据息县农科所反馈,今年息县小麦平均产量为386公斤,6月3日实收测产,龙庙村330亩核心示范区平均亩产折后达492.3公斤,万亩示范区折后平均亩产达429.7公斤,示范区农户小麦单产比全县小麦平均单产提高11.3%,增产显著,达到了较好的示范效果。
改善了小麦品质。该院通过项目实施,辐射带动示范区周边农户提高科学种田意识和生产技术水平,优质高产小麦品种得到普遍应用,良种覆盖率95%以上。在核心示范区普遍推广配方施肥,氮肥前移(强筋品种后移),病虫草害综合防治,田间“四沟配套”及时清沟排水降渍,“一喷三防”等技术,使病虫草害得到了有效控制,进一步改善了小麦品质。
增加了经济效益。该院为核心示范区种植户免费供应优良小麦良种0.8万公斤。通过推广配方施肥和秸秆还田,每亩可减少化肥投入30元;通过用药技术指导和推广综合防治技术,每亩减少农药投入10元;通过综合技术措施运用,项目区每亩比非项目区增产小麦40余公斤,增加产值80元,每亩可增收节支120元,示范区增收节支综合效益可达到150万元以上,产生了较为显著的经济效益。
推动了小麦产业化进程。该院在向农民提供适用、科学栽培技术的同时,加强产后销售的引导,通过牵线搭桥,搞好优质小麦订单生产,解除了广大农户小麦生产的后顾之忧,进一步提高了农业的整体效益。同时,该院积极引导粮食加工企业参与产业开发中来,通过签订优质专用小麦收购订单,提高了小麦收购价格,保证了小麦的生产效益,收到了良好的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