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王 博

第一次面对面采访贾中原,发现他是有点“牛”——

当记者准备好笔和采访本,他却从皮包里掏出一款iPad;当记者按照采访提纲提问时,他用iPad一一佐证,有文字有声音有图像……

还有更“牛”的呢!贾中原是息县政协委员,今年正月十五乘坐K562次列车返乡参加该县“两会”,列车长查票时发现久闻大名的贾中原就在车上,立即同乘警一起请他吃元宵。去年除夕之夜,他先后接到300多次(条)拜年的电话和短信,最多的就是信阳籍在惠州的农民工……

别看贾中原现在是共青团信阳市委驻惠工委书记、息县总工会驻惠农民工维权服务中心主任,好像很“牛”,殊不知他当年也曾有过“败走麦城”。

贾中原出身在息县一个普通干部家庭,当过基层的派出所巡逻员、法庭书记员,还自费进修法律和计算机专业。2005年,他在惠州火车站开了一家“今生缘”酒店,不到一年就关门,自嘲“天生与生意无缘”。但是,他在经营酒店时发现,信阳籍农民工因交通、医疗、教育、经济引起的纠纷时有发生,农民工的合法权益在异地难以受到保护。

此事也引起了息县县委、县政府的高度重视。2006年,息县总工会驻惠州市农民工维权服务中心成立时,拥有法律知识和法律工作经历的贾中原,被推举为该中心主任。8年来,贾中原共为信阳在惠州务工人员维权500多起,参与处理各种案件、调解各类纠纷2000多件(次)。

贾中原也不清楚当初的酒店为何取名“今生缘”?但是,他第六感觉与惠州缘定今生。他老家素有“有钱难买息县坡,一半大米一半馍”的美誉,而惠州也有“半城山水半城湖”的美称,“缘”来如此!也因此,他虽然在惠州经营装饰和运输,但没有买房安家;虽然他妻子、儿子都在惠州,却全身心为信阳籍农民工服务。他常说:“在惠州打工,也要打出信阳人的精气神!”

确实如此。信阳有13万人在惠州务工,是全国以地级市为单位在惠州务工人数最多的,仅从事“摩的”的就有二、三万人。贾中原倡导的“豫服务·粤幸福”,不仅赢得当地信阳人积极响应,也让惠州人为之赞叹。

2008年,奥运圣火传到惠州,贾中原带领300多名的农民工方队迎接,成为当时一道亮丽的风景线。2007年5月,贾中原受信阳市卫生局委托,代表维权服务中心与惠州市人民医院签订农民工定点医疗协议,成为全国第一家地市级跨省农民工定点医院。2012年,贾中原在当地的党校为全国在此务工青年代表作了一场《预防和减少务工青年犯罪》的报告,赢得掌声四起……

采访结束时,贾中原兴奋地对记者说,当年去南方打工,当地人用“美帝苏修河南人”来讽喻信阳人;现在,当地人竖起大拇指称赞“务工最美信阳人!”听得心里乐滋滋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