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苏 鹏 秦 旭 高晶晶
“李小妹,李小妹……”日前,一群人围在病床前,陷入昏迷的病人呼唤的不是自己的亲人,而是与他毫无血缘关系的“李小妹”!李小妹大名叫李晓燕,是市第四人民医院感染性疾病科的护士长,在家里兄弟姐妹中最小,原是家人之间的称呼,却成为病人在生命危急时刻最为惦记的名字!
直至弥留之际还记得李晓燕的那个病人是一位40多岁的中年汉子。他3次入院,医生诊断他患了肝性脑病后期。5月,他住院时,儿子正面临高考的关键时刻不能照顾父亲,前妻更不愿在病床前照顾他,守在病床前的只有李晓燕和医院的医生护士。一次,李晓燕和科室同事整整在病床前连续照顾了他两天两夜。他儿子高考后在选专业时本打算选生物专业,最终选择了医学专业。他儿子说,自己要像李阿姨一样当一名医务工作者,照顾好病人。
李晓燕照顾的病人有些特殊。她所在的科室,专门接诊那些患有艾滋病、麻疹、肺结核等具有传染性疾病的病人,大家都叫传染科。传染科的护士调动频繁,一年或者几个月顶多一年半,就想方设法换到其他科室。2009年,她竞聘成为护士长之后就到了传染科,这一干就是5年。
医院里的人都说,李晓燕不笑不说话。记者问她怕不怕工作危险时,她笑着说,这里的病人跟其他科室的病人都是一样的。可实际上还是不一样的。她的同事李金金说,我们给病人打针都是有风险的。操作时要戴上塑胶手套,手套打滑,针头碰到哪里,哪里就有可能发生感染。有些病人脾气失控,随手拿个东西就砸。护士站桌子下方的大玻璃、镜子和金鱼缸,都被病人砸得稀烂。
2003年非典爆发时,23岁的李晓燕报名到龙飞山紧急救治中心。整整一个月,她没跟家人见面。她说,隔离服很厚,一穿上就满身是汗,但她还是挺了过来。
有件事还是让李晓燕想起来就后怕。医院为病人输氧的管道是附在墙上的,用时直接按压一下按钮取下氧气罩就可。一次护士在使用时,按压一下后按钮坏了,氧气一下子喷了出来,又试了几下,管道的氧气反而更多地往外喷。见情形不妙,屋里的病人都外跑。在外面发现不对的李晓燕却不顾一切往里冲。李晓燕说,自己进去后,使劲把按钮往外拔,终于止住了外喷的气体。白花花的气体直往外喷,稍有一点儿火星就炸了。后来想想确实害怕。但是,如果自己当时不及时冲进去,病人甚至病房就有危险。自己还是党员,再危险,也得往前冲。
李晓燕当护士已经有17年了,丈夫严家坤在查山乡派出所上班,一个星期只能来回一次。记者好奇地问她怎么不也申请调一下科室?她说,病人跟我都很熟悉,换了别人来,病人不适应,别人也有顾虑。都知道护士是个辛苦的职业,不过,既然自己戴上了护士帽,再苦再累也要把工作干好。
视病人为亲人,视困难为平常,李小妹,就是最美的生命守护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