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家山

雅颂重辉千古事,风骚更上一层楼。久居城市,早就厌烦了人流的拥挤、市场的嘈杂、汽车的烦扰、空气的混浊、音乐声的喧闹、霓虹灯的闪烁和“鸽子笼”似的高楼……而乡下的“新农村”,也多是一排排钢筋水泥形式一统的西式洋楼,组成一个个红墙轩窗方方正正的“聚民点”,千篇一律,未免让人乏味。旧时的青山绿水溪流小桥竹林茅舍鸡鸣狗吠,似乎只有在睡梦里、在记忆中才能见到了。因此,便无时无刻不在想“偷得浮生半日闲”,悄悄躲进深山的小院里,沏一杯毛尖茶,挥一把破蒲扇,聚精会神地读一本书,享受那份难得的清静;抑或漫步山中,“意行偶到无人处,惊起山禽我亦惊。”体验白老先生“风清泉冷竹修修,三伏炎天凉似秋”的意境。

“世上无难事,只怕有心人。”如此古朴幽雅的好去处,还真得找到了:平桥区那个“画家画出来的山村”——郝堂,“好塘”,我来了!

是日天朗气清,蓝天白云,满目青山,绿意盎然。大巴车驶离喧嚣的市区,沿“浉河南路”到黑马石,穿过一片密林,驰上窄窄的乡村公路。溯溪流而上,便进入三面环山,一水中流,林木茂密花香蝶舞的山冲。车前车后,一辆辆小轿车快乐地鸣着喇叭急驰而去;路两旁花草树木沐浴着热烈的阳光,格桑花正开得灿烂;小溪的臂弯里,随处可见“翠木苍藤一两家,门依古柳抱溪斜”;峰回路转处,忽见桃花源:眼前是望不到尽头的荷塘,莲花万点,碧叶千倾,一支支出水芙蓉亭亭玉立,深红的粉红的洁白的含苞欲放的已变成莲蓬的,无不出尘脱俗娇媚可爱,美得令人眼晕;田田荷叶,就像一把把打开的绿伞,叶面上滚动的露珠,阳光下闪着耀眼的光,这大概就是“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所要表现的意蕴吧?荷塘四周,一群群穿红着绿的俊男靓女、相依相偎的恋人和天真烂漫的少年儿童,在忘情地追逐嬉戏,那些白发苍苍的老者,徜徉在荷塘边,有的轻吟,有的短唱,有的手舞足蹈,进入忘乎所以的境界;手持相机不停拍照的游人,与莲花荷叶相互映衬,组成一幅美轮美奂的画图。欢声笑语不绝于耳,完全颠覆了“荷叶罗裙一色裁,芙蓉向脸两边开。乱入池中看不见,闻歌始觉有人来”的意境;不远处,一幢幢造型各异风格不同的传统民居,随弯就势地散落在树林里、小溪傍、山水间;绿荫掩映下,是高高的马关墙,尖尖的屋顶,密密的小布瓦,精致的“狗头门楼”,土坯墙、茅草房,以及古井、石碾和大红的灯笼,飘扬的酒旗;苍劲挺拔的古树下,小路边,有摆满灵芝、木耳、莲蓬、香菇……(当然还有饮料和糕点)的小摊,那些裤脚还沾着泥巴的农夫农妇,正热情地推销自己的产品……一切都显得那么平静自然亲切和谐……卖莲蓬的老汉说,你们要是在上个月来,准能看到扇子舞、踩高跷、玩旱船、扭秧歌、变脸、河南坠子等民间文艺节目和根雕、石雕、烙画等艺术创作;那些地方特有的勺子馍、盘鳝煲、鳖胡子(一种面食)、“豆腐折”等地道农家小吃,定会让你大快朵颐;如果赶得巧,碰上谁家娶媳妇,就会更热闹——穿着古装的新郎新娘,坐花轿、骑大马,由仪仗、鼓乐,司仪、丫鬟、随从、轿夫和牵马人组成的迎亲队伍,一行几十人沿途吹吹打打,自成一道亮丽的风景;新娘子进门时,鼓乐喧天,鞭炮齐鸣,喜事达到高潮;随后还有“跨火盆”、拜高堂、“抢花馍”、洗手、入洞房等古老仪式,让你感到时光仿佛倒退了百多年……

郝堂是一个亲近大自然的村子,少有的干净整洁,少有的纯朴安详,少有的轻松自在。乡里的同志介绍说,郝堂的民居改造和建设,不搞大拆大建强拆强建,不追求统一面孔固定样式,而是尊重群众意愿,在保持旧址原貌的基础上,经专家根据每家每户的地形地貌,房屋和院落的原有样式进行设计,增加历史文化元素,融入豫南地区传统民居风格,改旧如旧。可谓匠心独具、别具特色:一户一景,移步换景。

近午时分,游人越发多了。小街上,茶楼中,酒馆里,荷塘边……操着各种口音的人流熙熙攘攘摩肩接踵,挤满了山村的角角落落。我们沿着砂石小径走进“龙潭人家”,吃了顿地道的地锅饭,呼吸着大地的芳香,真切地感到自己融入了大自然,有一种久违的畅快和惬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