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许 浩
清明节那阵儿,明前茶刚刚采摘,稀罕的什么似的,摘一片含在嘴里,有股涩涩的味道;等到了谷雨,雨前茶方才大量上市,铺天盖地的茶香呀,氤氲在空气中。每年这个时候,我就想起了豫南这个名叫幸福路的地方。
幸福路因了茶叶市场而出名。其实,那里就是一个茶叶集中交易的地方。茶叶自然是全国闻名的十大名茶之信阳毛尖。
至于这条街为什么命名为“幸福路茶叶市场”,不得而知。这个市场南临礼节路,与信阳宾馆对门,建有高高的仿古门楼,说是市场,其实只是密密麻麻的楼房而已,两旁皆是民居和商铺,沾了幸福路茶叶市场的名气儿,很多铺子都成了茶叶专营店,间有若干家小吃店,卖些早点,生意还特好。倒不如说它是茶叶一条街更为贴切,大大小小的茶叶店总有几十家,地理位置很优越。出了信阳火车站就能看见“幸福路茶叶市场”的招牌,向东步行五分钟即到长途汽车站。这样的位置,买卖两便,慕名而来的外地人更喜欢到此一游。
穿过斜斜的幸福路茶叶市场的两条街道,宛如进入某个大城市的小弄堂。因为胡同狭窄,周围楼房林立,挡住了日头,有些许幽静的味道。家家户户的门店都不是特宽大,门前一例地摆放着茶几或者茶桶,各个不同档次的茶叶依次排开,提前斟上几杯清茶,那茶杯高高细细,那茶叶柔柔嫩嫩,经了信阳水泡的信阳茶,像一个个跳跃的、翻腾的、绿色的小精灵,沁人心脾的香,便在这两条巷子里回旋萦绕。一个人慢悠悠地踱着方步,前前后后便被这香包围了。清晨,家家户户比着早起,打开店门,拾掇茶具,不慌不忙地净杯洗茶,炮制出缕缕清香,静候客人的光临。胡同内有一家名头很响的热干面小吃店,生意十分火爆,需要排队。巷子里的面香、奶香、蛋香和着茶香,构成了幸福路茶叶市场的画卷。
夏日的午后,喧闹的交易被抛在了身后,两条茶街又复归幽静,那早晨泡上的清茶已有些许泛黄,偶尔有一二行人路过,支着耳朵的店主会从半睡半醒间振作起来:“先生,看看茶叶不?”“看看,今年的头采茶。”见没有人搭理,又仰面,或掉头呵欠连连。黄昏时刻,家家户户又忙着进进出出,五花八门的招牌在落日的余晖里显得惹眼,卖菜的小贩推着小车沿街叫卖,妇女们在麻将桌上一边哗啦哗啦洗牌,一边叽叽咕咕,间或响起暧昧的笑骂,谁家的电视里正播放着新闻,还有大爷大妈在声声吆喝他们仍在贪玩的小孙子、小孙女。
最热闹的时候,要数春茶上市的季节。每天一大早,幸福路茶叶市场人声鼎沸,车水马龙。茶农和茶贩子都指望着这一季,能挣上一笔,肩扛大包小包的,手提茶筐布袋的,有固定摊,有流动贩,你争我夺,门店内,马路牙子上,人们摩肩接踵,讨价还价,过秤包装,熙熙攘攘,各式车辆鱼贯而来,满载而去。本地人沾着幸福路茶叶市场的茶气,三三两两地涌来,货比三家,评头论足,有讨上一杯浓茶,啜上一口的;有抓起一把,摊在巴掌上细细辨别、琢磨的;有捉了三两根,送入嘴中慢慢咀嚼、玩味的。仿佛要竞赛般模样,店门前的大簸箕中,盛满从山里收回的鲜茶,一家人团团围住,小心翼翼挑出茶里的杂质或者不合规格的大叶片,这个季节的幸福路茶叶市场,茶香尽情地飘荡着。“正宗的浉河港、董家河大山茶,你看……”“纯粹的手工炒制,味道好……”“太贵了,少点……”操着普通话,以及各类方言的声音此起彼伏,这一刻昭示着市场的繁荣。
但在我的印象里,其他的大部分时间,幸福路茶叶市场是幽静的,是狭长的,是不慌不忙的。它与周围的宾馆、车站的川流不息相比,又成了闹中取静的所在。这个由两条斜斜的街道组合的市场,勾勒出一幅幅令人流连忘返的场景。
如今,连这样的场景都成了信阳人快要淡忘的记忆。因为邻近火车站区域,幸福路茶叶市场被列入了旧城改造的范围,早被挖掘机夷为平地。这片区域矗立起60万平方米的建筑群,那些密密麻麻的高楼成为这座小城的地标。
幽静也罢,热闹也罢,闹中取静也罢,幸福路茶叶市场或许会成为信阳人记忆中的名词,或许会被其他的什么茶叶市场替代。但这里,曾经影响了一大群人的生活,留下了一段岁月的痕迹,每每回想至此,我都有醉酒的感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