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时秀敏 见习记者 黄 宁
7月9日,商城县中招成绩揭晓的日子。
553分,意料之中的佳绩,让余集中学初三学生刘捷欢喜不已。他飞奔回家,第一时间把喜讯带给父母,渴望看到他们因为儿子绽放的笑脸。
刘捷出生在一个特殊的家庭:年过花甲的父亲在几次大病之后丧失了劳动能力,患有先天性智障的母亲自理能力有限,刚上高二的姐姐辍学打工,15岁的他过早地担起照顾一个家庭的重担。
初见刘捷,他的脸上并没有记者想象中的愁云惨雾,相反,腼腆笑容中还透出几分的倔强与乐观。
三间破旧的土坯房,昏暗的光线,斑驳的墙壁,古董般破旧、屈指可数的家具,与厨房同处一室的卧室……这样的场景和刘捷的笑容一样,让记者吃惊。而刘捷就是在这样的环境里,照顾父母,发奋图强。这里,承载了他所有的苦与乐。
学生升入九年级,往往就成了家里的“重点保护对象”,刘捷却是这个苦难家庭的“总管”,一日三餐,挑水洗衣,不论寒暑。村里一里开外的老水井,已被村民弃用,而刘捷每天都要到那里挑水洗菜,洗衣则要翻坡越岭,去村外的河边。他每天黎明即起,开始和时间的赛跑,一天6次丈量着家与学校的距离。尤其是下午放学后,由于时间紧,同学们大都在学校食堂吃,而刘捷却要赶回家做饭,草草吃上几口,又要赶到学校上晚自习。寒冷的冬夜,刘捷总会烧好热腾腾的洗脚水,为父母泡脚。羊羔跪乳,乌鸦反哺,这一刻的温暖胜过千言万语。
2013年9月,父亲脑溢血再次住院,刘捷请假照顾父亲。为了不落下课程,他常常挑灯夜战到凌晨。他大把的时间都在奔忙的路上,在烧火做饭,在洗菜洗衣,在为父亲煎药,在教母亲做事,他需要向黑夜寻求光明。
家里唯一的一张旧桌子上,堆满了他的各种学习资料。屋里太暗,门外一高一低两把椅子,就是他攻克一道道难题的课桌。每年的三好学生,每学期的星级少年、优秀班干部,是对他最大的肯定。
“挺一挺,就过去了。”
刘捷平静地回答了记者对他怎么坚持下来的疑问。他的坦然和乐观让人动容。他说,贫穷和苦难给了他力量,辍学务工的姐姐给了他力量,不谙世事的母亲给了他力量,体弱多病的父亲给了他力量,这力量,让他“自立、自强、自信,但绝不自卑”!
在余集中学,刘捷是连续三年的班长。班主任陈贻权说:“班级管理的很多事儿,只要交给刘捷,就可放心了。”在班里,他敢于管理,善于管理,同学们也都“乐意听他的”。2013年10月,在经历奶奶去世、父亲重病之后,他给商城县教体局局长写了一封信,述说了自己立志成长的人生目标和理想折翼的无奈。校长为他的勇敢叹服,师生为他的坚强感动,自发捐款献爱心,解了他的燃眉之急。
中招前,刘捷成为学校毕业班唯一一个中招体育加试满分的同学。尽管报考重点高中没有问题,但为了节省开支,刘捷却选报了承诺给他减免学杂费和生活费的一所乡级高中。
雄鹰靠自己有力的翅膀飞上金字塔,蜗牛凭自己顽强的毅力也能到达顶端。采访结束后,回望蜿蜒山路尽头那座破旧的小屋,我们看到了一种力量、一份希望、一个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