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许天福
“自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开展以来,市气象局不断强化为民服务意识,认真履行社会管理职能,积极为地方经济建设服务,特别是在服务农村经济发展,做好防灾减灾等方面取得了明显成效。”近日,市气象局局长米鸿涛在接受记者采访时如是说。
2013年以来,市气象局突出气象防灾减灾和公共气象服务工作,针对重大天气过程和突发气象灾害,制作发布《重要天气预报》3期、《重要气象信息》5期、《重要气候信息》1期、《气象信息专报》3期、《短信气象信息专报》500余期,发布各类气象灾害预警信号113次,发布“春运”专题气象服务81期、“三夏”专题气象服务40期,并通过多种渠道及时为地方党委、政府和有关部门及社会公众提供服务,收到了良好效果。
2013年汛期,市气象局紧紧围绕全市防汛抗旱工作的总体要求,密切监视天气变化,加强预测预报预警,确保汛期气象服务工作万无一失。对5月25日至26日、6月25日、7月20日、8月23日至24日出现的4次暴雨天气过程,市气象局均提前作出了准确预报、预警,并及时向市委、市人大、市政府、市政协及市防讯指挥部、市国土局等部门报送了《重要天气预报》,并通过电视、广播、手机短信等向公众发布,气象服务的效益十分显著。针对7月下旬到8月下旬出现的持续高温和严重干旱天气,市气象局提前预报,滚动播出,为全市打赢抗旱保丰收的攻坚战提供了决策依据。
就做好2014年的气象服务工作,米鸿涛说,市气象局作为市高标准粮田建设工作领导小组成员单位,肩负着为全市确保粮食安全的重要使命。为此,各县局均已出台气象灾害应急预案。作为全省“三农”气象服务专项试点,平桥区和固始县基本建成“结构科学、布局合理、功能先进”的县(区)、乡、村三级现代农业气象服务体系。平桥区建成由400个预警大喇叭、78个显示屏组成的气象预警信息发布网络;编制完成了本地主要灾害的风险区划图、气象灾害防御手册和防御指南,建立了以村为单元的气象灾害隐患信息库。气象信息服务站和气象信息员队伍建设继续加强,创建并开通《信阳农业气象信息服务手机WAP网站》,为当地用户特别是农民朋友查阅、获取和利用农业气象服务以及其它相关气象信息,提供了更加方便、有效的途径。
米鸿涛说,近年来,市气象局切实加强全市防雷安全社会管理,开展全市防雷安全隐患排查,积极参与成品油市场秩序专项整治活动。继续做好行政审批服务工作,市行政审批服务中心气象窗口多次获赠锦旗。积极利用法制宣传月、世界气象日、防灾减灾日等,广泛开展气象法规和防雷安全等宣传活动。
科技创新与部门合作工作进一步加强。2013年至2014年,市气象局共有5项科技成果获得信阳市科技进步奖,其中《信阳市暴雨洪涝气象灾害预报研究与应用》、《平桥区精细化农业气候区划研究与应用》分获一等奖;市气象局与我市林业、卫生、农业、水利、交通、国土、安监、教育、民政、信阳师院等单位建立了科学防灾减灾工作机制。
扎实推进气象现代化建设,业务服务能力不断提升。市气象局完成了“山洪项目”建设和信阳国家突发事件预警信息发布系统建设任务;完成短时临近预报预警业务平台(SWAN)、中短期预报业务平台(MICAPS3)、中小河流山洪及地质灾害风险监测预报预警平台安装和本地化工作;完成地面气象观测业务调整、切换。自筹资金新建集气象预报预警业务系统、公共气象服务系统、气象灾害管理系统、高清视频会商系统和人影作业指挥为一体的业务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