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社郑州7月14日电(记者 宋晓东)收完麦子的河南农民马玉喜今年没再像往年一样匆匆赶回城里打工。“这两年几乎旱涝保收,产量年年涨,收入也高了,再多包几亩地,就不出去打工了。”马玉喜告诉记者。

自2009年,马玉喜所在的舞阳县闫湾村进行高标准粮田建设后,昔日的“望天收”变成了“高标田”,粮食亩产成倍增加。“有好地才能多打粮,建设高标准粮田就像在麦地里盖起了‘永久粮仓’,促丰产、保丰收。”河南省农业综合开发办公室主任庞学孟说。

高标准粮田是河南省建设国家粮食生产核心区的重要举措。2012年起,河南开展高标准粮田建设工程,并计划到2020年集中打造6000万亩高标准永久性粮田。截至去年底,已完善巩固建成高标准粮田2600多万亩,在建成的高标准粮田区域内,农业生产抗灾减灾能力明显增强,粮食综合生产能力显著提高。

河南省西平县农业综合开发办公室主任张树勋表示,通过打井挖沟、硬化田间道路、规划电网林网,高标准粮田建设改善了农业生产基础条件,实现了旱能浇、涝能排、田成方、路成网,减弱自然灾害对农业生产的影响,提高单位面积的粮食产能,保证了国家的粮食生产。

通过高标准粮田建设,西平县平均每亩土地粮食产量达到600公斤,特别是近几年,虽然夏季干旱天气频现,但由于灌溉设施完整,粮食产量不减反增。作为全国整建制粮食高产创建示范市,河南省鹤壁市今年42个万亩以上高产创建示范片小麦平均亩产达585.2公斤,创下多项全国高产纪录。

大规模高标准粮田建设不仅提高了粮食产量,也逐步改变了农业生产经营模式。大规模成方连片高质量耕地吸引越来越多的企业和种粮大户进行土地流转。规模化经营不仅改变了传统一家一户分散种植模式,也在无形中提升着农产品质量。

舞阳县姜店乡承包大户包国会承包了2000多亩地,由于和面粉加工企业签订了订单合同,在小麦的种植中必须严格按照规定用种、施药、收割,以保障农产品的质量。“什么时候施什么肥,用什么药,用多少药,这些都有明确规定,不仅农产品质量有保障了,也不会造成环境污染。”包国会说。

“高标准粮田建设从根本上改善了农业生产环境,对提升土地产能发挥着重要作用,近年来的丰收高产就是最好的证明。但随着耕地条件的普遍完善,农业产能增效进一步发掘的潜力应转向农业科技投入。”庞学孟说。

自2010年起,河南省农业综合开发办公室和农业科技部门连续三年实施粮食增产科技支撑行动计划,在全省选择30个产粮大县,每个县选择1万亩土地,依托农科院、农业大学等农业技术单位,由专家带领技术人员到田间地头指导农业种植,并在每个季节的节点指导农民生产。经过测算,连续3年每亩地平均增产在10%左右。目前,在河南省安阳、鹤壁等多个地区,农业科技已经逐步成为带动粮食增产的重要因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