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孟 磊 郑 烨
潢川县位于河南省东南部,地势南高北低,境内河道属淮河流域,主要有淮河、潢河、白露河、寨河、春河、紫泥河6条河流,河道总长210公里。有来龙、白露河、黄湖、上油岗、谈店、尤庙6个圩区,圩堤总长109.39公里。中型水库2座(邬桥、老龙埂)和小型水库102座,塘湖堰坝35000处,排涝闸站41座,拦河枢纽6处。该县受季风性气候影响,春季常有阴雨天气;夏季初期易旱,中期常暴雨成灾;秋季旱涝不定;冬季雨水偏少。降水集中在每年的5月至8月,尤以7月最多,是一个洪涝旱灾多发县。该县坚持以防为主、统筹兼顾、防汛抗旱两手抓的方针,早谋划、早部署,主动防范,全力保障汛期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
争资跑项,工程措施到位。近3年来,全县共争取上级水利项目资金3.5亿元,治理重要河流4条,维修加固堤防35公里,清淤河道19公里,护坡9公里,兴建排涝站4座,完成68座病险水库除险加固。这批防洪工程的竣工,进一步提高了该县防御洪水的能力及农业抗灾减灾能力。目前该县正在积极申报堤防标准化建设、病险闸站除险加固项目,编制城镇除涝规划等。通过持续不断的防洪工程建设,增强了抵御洪水灾害能力,提高了防汛减灾效益。
健全组织,责任到位。该县及时召开了全县2014年防汛抗旱工作会议,重新调整充实了县防汛指挥部,由县委书记任政委,县长任指挥长,下设由县处级领导挂帅的16个防汛分指挥部,并明确各乡镇、办事处和县直各单位主要负责人是本辖区、本行业系统防汛抗旱工作的第一责任人。水利局、国土局、住建局同时肩负着对全县防汛、防涝工作的技术指导任务。同时,对各河段、工程、水库等防汛抗旱重点部位分别明确具体责任人员、监测人员、预警人员和技术人员,做到防汛抗旱具体任务、具体措施、具体人员三落实。
拉网排查,整改到位。按照“汛期不过、排查不止”的要求,县防汛抗旱指挥部办公室牵头对全县防汛抗旱设施进行了拉网排查,并对问题及时进行整改。全面排查。对境内的6条河道和104座中小型水库开展了拉网式检查,特别是对河堤、库坝、闸涵以及城镇排水系统等重点部位实行重点排查,共查出各类隐患61处,并逐一登记在册。同时对各乡镇、场、办事处的防汛预案及防汛人员组建、物料储备等工作进行了督导。全力除险。按照“上下统一、分级负责”的原则,各责任单位组织人力、物力对存在的隐患进行了除险,目前已维修涵闸39座,新建4座排涝泵站,清除淮河、潢河、白露河等影响河道畅通的障碍十余处,加固维修堤防26公里,疏浚河道15.5公里,其余隐患也正在积极整改中。同时,加大了对侵占河道、违章设障、乱采河砂等违法行为的查处力度,共取缔河道违法采砂5处,违章建筑3处,保证了汛期河道泄洪畅通。全方位预警。该县投资179.4万元全面建成潢川县山洪灾害监测预警系统,新建25个自动雨量站、102个简易雨量站、2个自动水位站、116个简易水位站,在县城及22个乡镇办事处、172个行政村配置各类预警设施,确保雨情、汛情及时准确预报传递。
立足抢险,保障到位。该县加大投入,拨出专项防汛经费80万元用于防汛应急工程处理,县直责任单位捐助400多万元,用于全县防汛抢险器材购置、防汛物料筹备,以及对防汛重点部位进行必要的除险加固,对一些设备陈旧、老化的提排站、涵闸进行维修。各乡镇办事处及重点防汛单位也根据自身实际情况,挤出资金,对本辖区的防汛设施进行维修加固。同时,建立县、乡两级防汛物料储备体系,对防汛物质进行定点存放、集中管理、统一调配,确保抢险所需。县防汛指挥部目前已储备编织袋12万条、铁丝5吨、救生衣200套、冲锋舟2艘、橡皮艇2艘、防汛轮船1艘等;全县累计储备木桩2.84万根,编织袋87.5万条,铁丝17吨。该县还组建抢险队伍。县人武部、公安局各组织民兵、公安干警60人,成立4个应急抢险大队;各乡镇分别成立不少于300人的抢险队伍,并对冲锋舟及防汛轮船驾驶员进行了培训,县防汛办成立专业技术组,为全县提供防汛技术指导。据悉,全县共组建了26支7500余人的应急抢险队伍,为应对处置各类防汛险情奠定基础。
加强监控,纪律到位。该县防汛办严格实行24小时值班制度,每天由县处级领导带班,确保各类水情、雨情、汛情以及各级领导的指令得到及时准确传递,进一步明确突发信息报送程序,保证汛情、险情、灾情及时上报。该县防汛办定期不定期进行巡查检查,纪检监察部门对全县重点防汛部位和单位进行重点督察。同时,县防汛办积极向上级部门了解区域气象中长期趋势,并要求县气象、水文等部门定期提供降雨天气预报、热带气旋警报或大洪水预报,根据各类数据汇总、对比,及时作出风险评估。
防汛抗旱,同步进行。在扎实做好各项防汛工作的同时,该县始终坚持防汛抗旱两手抓,科学调度确保灌溉。前5年连续干旱使该县水利工程蓄水量严重偏少,农业春灌受到极大影响。为确保全县春灌用水,该县及时紧急下拨100万元用于各乡镇抗旱资金补贴,积极调动全县抽水设备提水充库灌塘。同时各灌区单位把春灌供水当作头等大事来抓,提早安排人员到灌区调查旱情,科学制定春灌方案,水利骨干工程抗旱作用非常明显。春灌期间鲇鱼山西干、泼河东干灌区引水750万立方米;杨围孜泵站、邓店和双轮河灌区拦截(提)淮河、潢河、白露河水3800多万立方米;其他小型灌区灌溉供水约400万立方米,保证了全县近70万亩秧苗的及时插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