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社记者 陈 刚 潘 晔
窨井盖每次出现在公众视野似乎都是在“出事”之后,每次都是相关部门在痛心疾首后“迅速”反应,更换、加固问题井盖。令人揪心的是,日益凸显的井盖安全问题,正以一个个鲜活的生命为代价,已容不得等到“亡羊”再“补牢”。
一个个窨井盖,看似城市基础设施建设的“小补丁”,却承担着百姓人身安全的大责任。每一处井盖的缺失、沉陷、突出及破损,都可能引发不可挽回的悲剧,带来不可承受之痛。责任不明晰、管理不顺畅、追责不给力,是类似安全问题频发的重要因由。
不久前南京出现的“纸片井盖”,没出事就被曝光,并得以及时纠正,可以说是一种幸运。遗憾的是,这种纠正出于偶然,只是侥幸,也恰恰暴露出,管理软肋仍然存在、安全隐患仍未消除。
百姓人身安全显然不能寄希望于侥幸,而应当成为城市管理者工作的底线。构筑窨井盖的“安全防护网”,不是出事之后的补救,而是必须前置的职责。
诚然,社会上存在的偷盗、损害和日常维护难题给管理部门带来了严峻的挑战。给窨井盖加网、加锁,甚至建档、发证、搭数据库,以及对地下管线“合并同类项”,不少地方的先行探索,也给井盖治理带来新思路。但目前看来,做到防患于未然,这些措施还远远不够。
保障百姓“脚下安全”,需要从井盖的建设到维护,全流程无断档;从责任单位的管理到监督,全覆盖无死角;从城市的“面子”到“里子”,全方位无短板。别等到“亡羊”再“补牢”。
(新华社南京7月11日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