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社记者 商意盈 潘 晔

杜 宇

发现窨井盖不见了或者坏了,市民打电话投诉,可常常得不到及时补装或更换,为什么?是没人管吗?

仔细观察窨井盖,上面标着供电、供水、排水、燃气……证明着它们的归属。“在南京,不同功能的窨井盖涉及的产权单位大约有30-40家。”南京市市政设施综合管养处处长任雪梅说。

有这么多部门管着,井盖怎么还老是“坑人”,甚至屡屡成为“马路杀手”?

N个部门为啥管不住小小窨井盖?记者展开了调查。

不久前,在南京市,网友曝光有一个严重破损的窨井盖最薄处仅有7毫米,下面3米的深井中湍急的水流似乎随时等待着“吃人”;7月4日,湖北省通山县暴雨致使排水井盖被掀翻,一个8岁的孩子掉入其中至今没有消息……

“‘张嘴’的窨井总是防不胜防、屡禁不绝”。住建部一位相关负责人表示,他参加工作30多年,一直参与处理窨井盖问题,感觉它们跟小广告一样,是“城市牛皮癣”,很难根治。

这位负责人告诉记者,这些“城市牛皮癣”数量巨大,出现的位置五花八门,被偷、被水冲走或被车轧坏,缺失、被破坏的原因也多种多样。

据任雪梅介绍,窨井盖按照使用功能可划分为供电、供水、排水、供热、燃气、有线电视、电信、移动、联通、铁通、交通信号、国防线缆、雨水等;按照管理责任可划分为“条管”和“块管”。“条管”主要是指垂直管理的产权单位。“块管”主要是指雨水、污水井盖,由市区两级管理:市管道路排水井盖由市政设施管理处管理;区管道路雨水井盖由所在区城管局管理。

权责上的复杂性,不仅使窨井盖质量和标准难以统一,也使具体工作和监管都存在困难,往往造成排患未完,险情又至的尴尬局面。任雪梅说,“条管”加上“块管”,缺少统一的监管。近两年,南京市通过加强与产权单位联动,构建维护网络,建立巡查制度,关于窨井盖的投诉有所减少,但仍然很多。

杭州市城市管理委员会市政中心监察科副科长王荣彦说,仅杭州全城窨井盖数量已超过百万只,属于城管部门直接管理的雨水和污水井盖数量其实有限。“去年杭州统一装窨井盖防护网,但属于其他部门或企业的井盖我们就没有强制的权力。”

此外,当前我国的城市规划还存在理念上的滞后和偏差。安徽大学管理学院教授段华洽说,城市规划仍是“先生产、后生活”“重生产、轻生活”,主要围绕经济发展来布局,忽视了“人”在城市中的地位,以及可能受到的伤害。顶层设计的缺失导致了公共安全细节被一再忽视。

“下水道是城市的良心,井盖是城市的名片。”有专家表示,作为涉及公共安全的设施,仅依靠产权单位进行维护和管理是远远不够的。必须从规划上更着眼于明确功能布局,并厘清管理体系,建立完善的安全责任分担和纠错机制。

浙江省社科院研究员杨建华等专家建议,应当明确政府的主导作用,按照分级管理的原则,每一级政府对辖区内的公共安全负总责,可授权相关执法部门承担对辖区内涉及公共安全的设施进行管理,并邀请或委托社会力量、第三方主体进行监督,建立系统性的管理体系。

此外,还可以通过建设“共同管沟”,提高地下空间与管道利用效率,减少“拉链路”现象的同时减少地面窨井盖数量。“由于共同管沟将各类管线均集中设置在一条隧道内,消除了通信、电力、给水、燃气等系统在城市上空、地下布下的城市‘蜘蛛网’或是‘肚脐眼’,也便于修理维护,是目前比较先进的基础设施管网布置形式。”南京市规划局市政规划处陈燕平说。

“年年劝导却年年发生,窨井盖的悲剧也折射了公众安全教育的缺失。社会各个主体,包括主管部门、相关机构、企业、公民个体都需加强防范此类风险的意识。唯有全社会时刻绷紧这根弦,才能够最大限度避免小小窨井盖造成的大损失。”杨建华说。

(新华社杭州7月11日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