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向 炜
“有很多人说志愿服务是一种奉献精神,不求回报。但我认为,志愿服务其实是一种付出和回报融于一体的志愿行动。付出的是关爱和行动,获得的是快乐和满足。”潢川县志愿者联合会秘书李建丽昨日面对记者采访时直言:“送人玫瑰,手留余香,说的就是这个道理。”
“我自幼家境贫寒,考上大学却因无钱交学费而辍学。在打工期间我认识了爱人王少林,他不善言辞,但是个好人。婚后我得知他每年要拿一大部分的钱去做善事时,很不理解,因为我出身贫困,深知钱来之不易,因为没有钱,我丧失过求学的机会,好不容易靠自己劳动赚来的血汗钱为什么却要白白给了别人呢?直到2004年,我儿子出生后,发现患有先天性心脏病,在辗转各大城市的医院给孩子看病期间,我感受到了人生的无常。从此,我决定在有限的生命中,和爱人一起多做有益的事情。”
等孩子健康出院后,每到逢年过节,李建丽便和老公一起,给潢川县的孤寡老人买米、面、油和棉被、衣服等。通过与老人近距离接触,她觉得做善事会上瘾。因为和这些老人在一起,她感到很安心、很平静,也很快乐!2011年10月7日,李建丽在潢川县在线发了一篇题为《成立爱心小分队》的帖子,建立了QQ群,两天时间就有50多人进群,有了平台,他们就开始组织实际活动,一周一次活动,从不间断。2012年4月7日,潢川县第一支志愿者队伍“潢川县志愿者联合会”正式在潢川县民政局注册,宗旨是:帮助别人,快乐自己!
在关注留守儿童时,李建丽在网上发现一个求助帖:有这样一对小姐妹,姐姐许姗姗,9岁;妹妹,许合宝,6岁。她们的父亲是一个身患小儿麻痹症的乡村教师,40多岁才结婚,在三尺讲台上辛勤工作了30多年,突发脑溢血去世;孩子的妈妈原本精神上就有些问题,又受到打击,便外出要饭,再也没有回来。两个小姑娘只能跟着83岁的奶奶相依为命,村里小学只有1、2两个年级,中心校离家很远,可怜的姗姗为了照顾妹妹上学,读了一个二年级又一个二年级……
当李建丽把这个帖子的内容告诉丈夫后,他们打听两个多小时,找到了许姗姗的家。
“我该怎么改变他们呢?这对孩子眼神中透露出对知识的渴望,深深打动了我,我本人有过因贫困无法上学的痛苦经历,不能再眼睁睁地看着这么优秀的孩子得不到良好教育。”
在随后的关爱留守儿童活动中,李建丽开始摸查出这群特殊儿童的父母或去世,或失踪,或服刑,孩子们的生活无人照料。在王少林的提议下,2012年7月,李建丽夫妇在潢川县逸夫小学附近租了一套私人住宅,聘请了3位照料孩子日常生活的保育员阿姨。现在,爱心家园收留了连许姗姗姐妹在内的11个孩子。
“这些孩子都喊我们爸爸、妈妈,一声爸妈,喊得我心里暖暖的,也让我知道肩膀上的责任重大,从今以后,我们就是一家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