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赵 锐
见习记者 张馨月 丁桂玲
7月7日上午,记者来到位于信阳市羊山新区新七大街与新六大街交叉口的凤凰牡丹园小区施工现场。几栋正在建设的高楼矗立在蓝天下,塔式起重机在高处稳稳地作业。虽然才是上午9点,阳光的直晒还是让人有灼热感。
进入施工区,记者看到一辆装满环保砖的卡车。车上有两名工人正在卸砖,一名工人站在车上递砖,另一名在下面接,配合得很默契,速度也很快。下面接砖的那名工人的衣服早已湿透,站在上面递砖的工人每一次弯腰,豆大的汗珠从头上甩下。通过采访记者得知,递砖的那名工人叫罗会友,来自安徽,今年40多岁,长时间的室外劳动让他的皮肤变得黝黑。他看上去要比实际年龄老很多。记者注意到,由于长期和这些砖头打交道,他手上已长满厚厚的老茧。他向我们介绍,这一车砖有1200多块,他每天能卸4车到5车砖,总重7万斤左右。记者也尝试着去搬一块砖头,可大的砖头一块有40多斤,小的一块也有20多斤,记者勉强拿了两块,觉得非常吃力。在阳光的照射下,地面上热气很“蒸”人,记者只是站在这里就大汗淋漓,更别提用力干活了。
记者在工地负责人赵新的指引下继续往里走,在一架塔式起重机附近遇到了一个小伙子。赵新向我们介绍:“这是小柳,是专门负责操作塔吊的司机。”小柳全名柳保君,27岁,罗山龙山乡人,从21岁起就开始开塔式起重机。小柳告诉我们,塔式起重机的操作要求是非常严格的,司机必须具有省级安检部门颁发的上岗证。工地上的塔式起重机的工作高度有106米,塔吊只有单人操作室,遇到高温天气,塔吊操作室的金属外壳被晒得滚烫,操作室就像是一个高温蒸笼。小柳说:“操作塔吊时候要细心,注意力要高度集中,一旦不小心,东西没抓稳,危及的是工地上100多人的生命安全。”“这么高怎么上去呀?”记者好奇地问。“现在好多了,可以坐工程电梯到26层,然后,我再顺着架设的钢管架爬上去。最开始的时候我要从最下面一直爬到106米的高空呢!”小柳说。我们顺手摸了摸钢架,在阳光的照射下,有些烫手。我们抬头又看了看106米高空中的操作室,心中不由感慨万分。
将近中午12点,记者一行人与赵新一起乘坐施工电梯又来到正在建设中的26楼的楼顶。因为顶层没有任何遮蔽物,阳光显得更加毒辣了。记者看到一些工人正在浇筑混凝土房顶。他们穿着胶靴,手拿塑料管往钢筋结构里灌混凝土。他们脖子上没有擦汗的毛巾,任由汗水滴落。他们脸上被晒得通红脱皮,汗水浸湿了衣服。在毫无遮挡的楼顶,钢筋水泥热得烫手,工人们经受着头顶烈日和脚踏热浪的双重考验。趁着干活的间隙,记者采访了其中一位工人——59岁的赵新国。他告诉记者,因为擦汗毛巾搭在脖子上干活的时候容易滑落,反而不方便,而且浇筑混凝土的过程中,中途最好不要停止,否则混凝土可能会凝固。记者在楼顶只站了一个多小时,刺眼的阳光就晒得人头昏脑涨,衣服被汗水浸透了,可工人们却每天要在这里工作8个小时。“在楼顶一干就是几个小时,不热吗?能忍受吗?”记者问。“都是一样的,咋会不热啊!但我们已经习惯了。”赵新国说。
因为工人们工作比较繁忙,所以记者并没有过多打扰他们。在下楼的途中,赵新告诉记者,因为天气渐渐炎热,为了避免出现工人中暑情况,工地为工人们准备了解暑的绿豆汤和茶水,还备有像人丹、风油精、藿香正气水等解暑药品。如果天气太热,温度超过38℃,工地将停止作业。为了尽可能给工人提供相对舒适的工作环境,施工单位把上午上班时间提前到六点半,下午上班时间推迟到两点半,尽量错开高温时段。赵新笑着说:“老板每天还会给我们买西瓜吃。”
采访中,工人们淳朴的笑容和朴素的话语让我们为之感动。他们不畏烈日,洒下汗水,工作的辛劳全印刻在他们黝黑的脸上。记者回望那一幢幢挺立的高楼,不禁感叹:高温下默默工作的建筑工人,为建设城市、创造美好生活,仍然坚守在烈日下,用汗水书写着一种平凡的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