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焕先,河南省新县人,鄂豫皖革命根据地的创始人之一,曾任红二十五军军长、政委,被誉为红二十五军的军魂。

吴焕先1907年出生于新县箭厂河乡四角曹门一个富裕家庭。1923年,考入麻城蚕业学校。蚕业学校是麻城传播马克思主义最活跃的场所之一。吴焕先在蚕业学校开始接受马克思主义,并加入了社会主义青年团。1924年冬,吴焕先放假回家,带了一张马克思的像贴在正堂供桌上面的墙上。他父亲责问吴焕先说:“这是敬祖宗的地方,你怎么把这张像贴在这里?”吴焕先回答说:“他是革命导师,照他的办法,就会创造出个新社会来!”

吴焕先在家乡还积极进行革命宣传。指着墙上的地图,沉痛地对贫苦农民说:“现在帝国主义列强侵略中国,土豪劣绅压迫农民,当长工的人就要受一辈子苦。”1925年冬,吴焕先从蚕业学校毕业后回到家乡,由戴季伦、戴克敏介绍加入中国共产党。入党以后,吴焕先带头革命,把自己家里的7石田送给农民耕种,不再收租,还把贫苦农民借的债和其他契约全部拿出来烧掉。从此,吴焕先坚定地走上了“创造出个新社会”的革命道路。

1926年8月,吴焕先在箭厂河四角曹门村建立了党小组。1927年2月,吸收了从农民运动中涌现出来的先进分子入党,组织新党员举行入党宣誓。并在四角曹门村建立鄂豫边中心区第一个农村党支部,吴焕先任书记。接着,吴焕先等积极串联,发展党的组织,迅速在箭厂河地区建立了8个党支部,使整个箭厂河地区多数村庄都有党员或公开或秘密开展革命活动。

1926年11月,恶霸地主方晓亭勾引军阀散兵武装土匪袁英一伙来箭厂河烧杀报复,杀死农民积极分子多人。吴焕先的父亲、哥、嫂、侄儿等5口人同时遇难。然而,吴焕先并没有被敌人的反动气焰所吓倒,强忍着巨大的悲痛,寻找斗争的方法。吴焕先深深地意识到:如果只办农民协会,而不注意去建立农民自己的武装,一旦地方武装前来进攻,农民就要吃大亏。当时,在黄安、麻城、光山一带有许多地方都办有红学,有的地方叫红枪会。红学是一种带有浓厚迷信色彩的群众组织。开始是用它防御土匪,保身卫家。后来,被反动地主阶级所利用。农民运动兴起后,红学就成了名义上防匪,实际上是地主阶级勾结官匪镇压革命的反动武装组织。吴焕先以防匪为名,首先在曹门兴办了一堂红学。名义上还是让地主吴盛先任学东,以便于筹粮筹款。实际上,入学的大部分学员都是农协会员,由吴焕先任学长,掌握实权。吴焕先还派其他党员打入郑家边由地主办的红学内部,在会员中进行串联,秘密发展党员。之后,借郑家边红学学员中的地主子弟不敢上阵打土匪之机,由贫苦农民替换了地主子弟,掌握了红学的武装。(下转02版)

吴焕先:照他的办法,就会创造出个新社会来

(上接01版)就这样,逐步把原有的三堂红学,改造成了革命的红学。1927年春,三堂红学发展到150多人。成为鄂豫皖边区最早建立的农民革命武装。后来,又在此基础上,成立了农民自卫军,成为黄麻起义的主要骨干力量。

1932年红四方面军撤离鄂豫皖时,吴焕先留任鄂东北游击总司令。他根据省委决定主持重建红二十五军,先后任军长、军政治委员。在面对数十万敌军“围剿”、物资又极端困难的条件下,他领导红二十五军和地方军民坚持鄂豫皖革命根据地的斗争,使大别山革命红旗不倒。

1934年,根据党中央指示,鄂豫皖省委决定实行战略转移吴焕先率红二十五军冲破敌20余倍兵力的围剿堵截,进入陕南。他代理鄂豫陕省委书记,主持全面工作,正确制定各种方针、政策,为粉碎敌人两次重兵“围剿”,创建鄂豫陕革命根据地,扩大红二十五军作出了重大贡献。

1935年7月,红二十五军北出秦岭,威逼西安,从国民党的报纸上得悉中央红军和红四方面军已在川西会师,并有北上的动向。7月15日,中共鄂豫皖省委交通员石健民从上海经西安到达军部驻地,带来了中共中央数月前发出的几份文件,也带来了中央红军和红四方面已在川西会师并有向北行动的消息。当晚,在长安沣峪口,吴焕先主持召开了省委紧急会议。会议决定,省委率领二十五军到陕甘苏区会合红二十六军,首先争取陕甘苏区的巩固,集中力量以新的进攻策略消灭敌人,直接有力地配合红军主力。吴焕先还及时向部队提出“迎接党中央”、“迎接主力红军”的战斗口号,激励全体指战员奋勇向前。红二十五军挥师猛进,占两当、攻天水,连克秦安、隆德县城,翻越六盘山,直逼平凉,截断西兰公路。这一具有历史意义的战略行动,有力地配合了党中央和中央红军北上。8月21日,焕先同志在甘肃泾川县四坡村战斗中壮烈牺牲,时年28岁。(整理 孙 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