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接01版)

陈桂芝是这么说的,也是这么做的。

为了让干娃不受委屈,陈桂芝其他三个子女有了各自的家后,她便与干娃相依为命。记者看到,家中只有一些简陋的炊具和一张破旧的床,清贫,但整洁没有异味。房间桌子上还放着老人从外面摘采来的两大束栀子花,小小的单人床,挤着母子两个人,为怕儿子掉下床,老人只得侧着睡在外边的床沿上,整夜都难以翻身,夜里还要经常起夜给儿子盖被子、伺候大小便,没有睡过一个安稳觉。

除了照顾干娃的饮食起居,她还想方设法带他出去看看外面的世界。

“他小的时候听到哪有敲的都闹,都大叫,要出去,我就背着他走村串户,听书、看电影,干娃10多岁的时候,我还能连带他坐的座椅一起背,到了20多岁的时候他虽没有长多重,但我已经背不动了!”

在老人平静的描述中,记者眼前出现这样的画面:村里以前每逢放电影,瘦小的陈桂芝便背上八十斤重的儿子,在崎岖不平的田间小路行走本已不太利落,还要经常跨沟越坎,陈桂芝不敢有丝毫懈怠,硬撑着、一步一步艰难地将儿子背到目的地。一场电影看完,刚刚缓过劲儿来的陈桂芝再背着儿子回家。

天气放晴时,陈桂芝便将干娃搬到院子里晒太阳,她将儿子连同其特殊定制、十分笨重的椅子一起端着,一步一步往外挪,随着时间的流逝,椅子在陈桂芝的手中变得越来越沉重、她的背也越来越驼了。

暑来寒往,干娃趴在母亲温暖的背上,感受着外面丰富多彩的世界。万物复苏、百花争艳的春天,艳阳高照、绿波荡漾的夏天,秋天的天朗气清、硕果累累,冬天的落叶纷飞、午后暖阳。抑或是在自家门口,看着来往的放羊老人,门前唠嗑的妇女,玩耍嬉戏的孩子,还有天空翱翔的鸟儿,窗台下打盹儿的猫以及趴在树底下吐着舌头的大黄狗……

这一切的美好,停止在干娃20岁左右的记忆中,到室外看外面的世界的机会随着母亲年岁的增长而减少,直至彻底窝在了家中,为了怕儿子寂寞,老人想办法找了个老式的彩色电视机,只能收到三个台的节目,干娃看的津津有味,因为儿子喜欢,老人就开大声音,一天到晚不停播放着。

“我要好好活着,照顾好儿子每一天。”

耄耋之年,平常人家早已儿孙绕膝、尽享天伦之乐,可这样的生活,陈桂芝没有享受过一天。她用最质朴的情感,悉心照料着瘫痪儿子51年,始终不离不弃。

干娃瘫痪了51年,身上没有生过一次褥疮,这自然得益于陈桂芝每天勤洗勤换。对老人而言,最大的困难便是要抱起儿子。由于肌肉萎缩,干娃的四肢都是僵硬扭曲的,老人只能一手撑着床沿,一手揽着儿子的腰,几乎是用拖,才将儿子抱起来。每一次儿子睡觉、起床、如厕等等对老人都是个莫大的挑战。特别是如厕,儿子无法蹲、坐,老人只能像对待婴儿那样,把几乎比自己还重的儿子抱起来把着大便,每次都累得浑身乏力,胳膊半天抬不起来,甚至有一次,两个人一起摔倒,老人被摔得头破血流。

“好好的人,天天这么伺候一个瘫痪病人都费劲,何况她一个80多岁的老人?”见到记者采访,前院的邻居、现年69岁的陈金华告诉记者一件事:“前几天,干娃把自己折腾栽倒了,老人喊我帮忙,她在前面拽,我在后面推,费了好大劲才把干娃弄起来,哎,真不容易啊!”

“她的大儿子身体不好,大女儿嫁的远,好在小女儿在本村,经常过来看看。”陪同的隆古乡副乡长尹颖感叹地说:“最为难得的是老人一直很坚强,也很乐观,从来没有一句抱怨的话,她用自己瘦小的身躯,为干娃撑起了一片天!这样的母爱,实在是太伟大了!”

“如今生活好多了,政府对家里的关心和救济已够多了,孩子们也有了各自的家,我现在最大的心愿,是健康的活着,照顾好儿子每一天,尽自己最大努力让儿子感受常人的快乐。”老人在最后送记者出门时也流露出一丝担忧:“但我早已力不从心,干娃已经快30年没有出过这个家门了,我患有心脏病、高血压、肺气肿等多种病,人老了就不中用了,我不是怕死,是怕我走后,将来谁肯照顾我的干娃呢?”

母亲,人间第一亲;母爱,人间第一情。

陈桂芝,一位83岁高龄的母亲,用自己毕生的精力和心血演绎着伟大的母爱。51年的守候,形影相随,不离不弃。这位自强不息、不屈不挠的母亲的胳膊是由爱构成的,干娃睡在里面,怎能不香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