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国门时报》记者 贾玉奎

中国有着广袤的农村,有着浩浩荡荡的农村百姓。这些年,城镇化进程在加快,但没了土地、住上楼房的这个新群体,本质上还是农村人。寰宇之内,神州大地,奢华闹市,靓屋高堂,口音有天南地北之分,行为有至雅极俗之别,但大多是农村人出身。有的,是直接从农村拼杀出来的;有的,看上去已经很“土豪”、很“绅士”、很“贵族”了,但上推三辈,还是农民。

中国人的根在农村,华夏历史的渊源在农村,中华文化的血脉在农村。因此,但凡中国人,普遍都有农村情怀、乡村情结,活着愿意怀旧,离世选择“归根”。乡村的山水,乡村的星月,乡村的风光,乡村是个令人神往、梦牵魂萦的地方。

巍巍大别山,浩浩淮河水。绵延起伏的大别山脉,分布着星罗棋布的村庄,生活着五千万勤劳、勇敢、善良的大别山人民。

这些年,信阳在发展经济、造福民生、保护环境等方面,做出了坚持不懈的努力。信阳,有着“中国魅力城市”等13张“国字牌”名片。在信阳采访期间,呼吸着纯净的空气,感受着良好的生态环境,记者深信,信阳百姓拥有更高一些的幸福指数。但同时,也看到了在全国有共性的问题:乡村的建设,需要着力规划;乡村的设施,需要及时跟进。记者看到,一场春雨之后,大别山青翠欲滴,自鸡公山流出的涓涓溪水,清澈无比,但沿途下来,岸边村里人家把自家的垃圾,堆积在岸边,让溪水越来越污染、越来越浑浊。

乡村最动人之处,在于风景,在于环境。云无心以出岫,鸟倦飞而知还。风景毁了,环境坏了,乡村的美好便大打折扣。若干年前,国家提出了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目标,20个字,叫作: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这些年,农村在进步、在发展、在富庶,但许多地方“村容整洁”没有做好。在出差的火车上,经过村落,目光所及,常见村边垃圾堆砌、河流污浊。笔者知道,这怪不得农民,许多地方的新农村建设中,至今未有垃圾处理系统。

记者出生在农村,长大在农村,对农村毫不陌生。这些年,大量农村青壮者常年外出务工,让许多村落成为“空壳村”,没有了赡养老人、辅导孩子的天伦,割舍几多亲情,让人感觉苍凉。当然,更有上学难、看病难、养老难。最不愿看到的一幕,是进城务工者肩扛蛇皮袋,内装铺盖卷,沿城市的繁华街头寻找工作。30多年前,农民兄弟是背着蛇皮袋铺盖走出乡村的,如今,我们的国家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而农民工依然扛着蛇皮袋。怎么着,也该提个拉杆箱啊!

乡村情,民生情;中国梦,乡村梦。责任的目光,应当更多地关注乡村;善良的举动,应当更多地垂顾乡村。

(原载2014年4月28日《中国国门时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