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社记者 章 苒 张 遥

王佳荥说自己就是个卖纸箱的,每天寄出近十万个,常有顾客反映,收到的纸箱数目有误。店里的规矩是,三次之内,直接给顾客补发。既不索要证据,也不做核对。

王佳荥说,自己十多年的网上实验证明,选择相信别人,成本最低,利润也就最高。

要不要相信陌生人

28岁的王佳荥毕业于义乌商学院,没听说过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的“纳什均衡”理论,不过自己悟到了一个差不多的道理——“互相相信,成本最低”。

从五百块钱起家,现在他的网店,年销售额超过5000万元。

王佳荥朴素的经济学理性直觉,在今天中国的上千万家网商已经不是特例。不过,十年前,谁会相信网上的陌生人?那时有一张漫画——电脑前端坐着一条狗,意思是:“谁知道跟你聊天的是谁?”更不要说在网上买东西。

2003年淘宝网初创时,为了让人相信网上真的能做生意,创始人马云带头把自家东西拿到网上卖,包括龙泉宝剑。一开始,只有淘宝团队之间互相买,直到来了一些陌生人。

为了让陌生人相信网上的东西能卖出去,只要一上新货,马云就买下来。那段时间,他家里堆满了用不着的二手货。

马云买下的,是一个了不起的历史转折。从不相信到相信,这个全球最大的电子商务交易平台年成交额已超过1万亿元。高峰时,一天买卖350亿元的商品。人们网购的热情日益高涨,乐于每天接收从世界各地发来的包裹,好像早已忘记,不久之前曾对这一切有多怀疑。

电子商务的逻辑是,陌生人之间通过参考第三个陌生人的评价,如果建立起信任关系,一笔生意就做成了。当然,产品质量如何、货物是否与描述相符、售后服务水平等要素还将反复检测这种信任关系。

有数据分析显示,经营成功的店铺40%的销售额来自回头客。

如果“相信”可以卖

如果有一家商店,卖的就是“相信”二字,标价多少?

美国的商场超市“相信”顾客,终生无理由退换,一位精明的商人从美国的超市买下婴儿用品,然后直邮国内,一年下来营业额直奔千万。

他在天猫上开了两个店,一家美国直邮,贵些;一家到国内分发,便宜些。可很多人担心国内地址发出的是假货,反而贵的卖得好。

有时卖一罐奶粉,会错发成两罐,绝大部分的买家会主动告诉他,“亲,你多发货了!”寄回来不划算,这名店主会便宜些卖给对方,旨大欢喜。

他说,做生意的每一步,都在跟“相信”两个字较劲。

两年前,浙江台州市恒亿达塑业水暖厂发生火灾,损失上百万元,那天刚好是公司小额信贷的还款日。第二天,老总贺平做的第一件事是上网把贷款还上,并解释了没能按时还款的原因。

阿里小贷公司查询了贺平在阿里巴巴诚信通平台的经营情况和信用记录,反而追加10万元授信,并且降低贷款利率。

“‘相信’值多少钱?我觉得是无价的。”贺平说。

根据卖家在网上留下的信用、评价和销量等数据,没有任何担保就发放贷款,大概这就是阿里巴巴对“相信”的明码标价。如今,累计有65万家网店通过阿里小贷获贷,累计放贷超过1600亿元。

“相信”卖多少钱,像“炒信公司”这类专刷好评的网店就被淘宝查封了几万家,“相信”的价值可见一斑。

阿里巴巴有望在美国上市,券商对其估值超过了1000亿美元,而这里的每一分钱都与“相信”二字有关。

真与假,永远的战争

代号“小鱼儿”,阿里巴巴的一名打假志愿者。

他时不时收到一些神秘包裹,随后他会在包裹外面再套上一个盒子,原封不动地寄给淘宝。

神秘包裹都是从淘宝购买的嫌疑问题商品,一年有两万多个,阿里为此要花约1亿元的检测费。淘宝请了一批像“小鱼儿”这样的打假志愿者,目前已有1200多个国际品牌加入到这个打假阵营。

但是,各种线下假冒和侵权商品仍然蜂拥而至。2011年,淘宝网被美国贸易代表办公室列入全球销售假冒和盗版产品的“恶名市场”名单。

代号“破天”的阿里巴巴打假负责人赶往美国,向美国电影协会、国际反假冒联盟等机构解释他的工作:已经有数千员工和5000名志愿者,每天有组织地寻找和举报假货。“不过,人性就是如此,真与假是永远的战争。我们希望早日结束这种工作,但看起来这会做一辈子。”

第二年,淘宝网就从“恶名市场”名单中消失了。

法国成立了一家知识产权博物馆,用来记录和展示人性当中真与假的这场战争。“破天”所在团队的经验,即将被其收录。为了继续与假货作战,即便在博物馆里,他们的名字也只能以代号出现。

但是法国这家博物馆真正期待的,是在面对谎言的这场战争当中,能够有一种更加智慧的办法。

数据工程师依据人们留存在阿里巴巴上的交易行为数据,正在设计一个名叫“芝麻信用”的打分体系:有没有买卖过假货,打车时有没有放司机鸽子,预约餐厅是否言而无信,付款是否及时……这一切将描绘出一个人的诚信画像。而这,可能是我们在互联网世界随时会让陌生人看到的一张脸,它能决定人们是不是喜欢你。

归根结底,真诚的好人应该人见人爱,而骗子必须生存不易。(新华社杭州6月22日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