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芜湖日报记者 唐玉霞
四月是新茶上市的季节,也是信阳人收获的季节。作为“中国十大名茶”之一的信阳毛尖,承载着信阳深厚的茶文化和丰富的茶经济。信阳种茶始于东周,盛于唐宋。茶圣陆羽在《茶经》中记载“淮南茶,光州上”,宋代诗人苏轼发出“淮南茶,信阳第一”的感叹。1915年巴拿马万国博览会上,信阳毛尖获得金质奖章和奖状,从此名扬天下。
得天独厚的自然环境培育了优良的茶叶,悠久的历史让信阳茶久负盛名,同时,作为全国44个交通枢纽城市之一,信阳区位优越,交通便利,信阳茶走南到北畅行无阻。但是信阳没有躺在传统优势产业上,而是拓展空间拓宽领域,将传统产业发展成前景广阔的朝阳产业。绿茶受时间限制,采摘季一过就出现空白,针对这一现象,2010年,“信阳红”应运而生,从此改写了长江以北不产红茶的历史,革新几千年来信阳只产绿茶的传统,为信阳茶经济注入新鲜血液。
茶叶市场的竞争,不仅是质量、价格,更重要的是品牌。为树立品牌形象,信阳市委、市政府以生态建形象,以健康树口碑,打造绿色茶工程。从茶园环境清洁化和投入品清洁化入手,建设无公害茶园和有机茶园,引导茶农改造老低产茶园,有效整合“小、散、乱”茶业生产。推进基地建设,优化产业结构,扩大生产规模,取得显著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品牌就是文化。由单纯研究茶叶产品向茶文化研究转变,信阳市委、市政府发掘茶文化特色,豫楚茶文化作为品牌内涵,推动茶叶产业发展。促进茶业与旅游业互动,把茶园建设,茶叶采摘、加工、品尝、销售与旅游有机结合,将茶叶基地建成茶叶公园、茶叶民俗风情园,推出茶园生态游、体验游等旅游项目,打造独具信阳特色的红色革命传统文化和绿色茶文化旅游精品线路。
2013年中国茶叶区域公用品牌价值评估,信阳毛尖以49.10亿元的品牌价值荣登第四名。传统的茶叶产业通过有步骤有计划的推进得到长足发展,茶业经济成为信阳农民重要收入来源,也是富民强市的重要支柱产业之一,为当地经济又好又快发展作出卓越贡献。记者在信阳期间,正值“信阳第22届国际茶文化节暨2014中国(信阳)国际茶业博览会”举办前夕,满街茶香弥漫。目前,信阳全市茶园面积已发展到210万亩,开采面积110万亩。2013年全市茶叶产量5.7万吨,总产值85亿元。优化传统产业,创新传统经济,一枚来自三千年前的小小茶叶,打造出信阳的大形象,也打造了信阳的大经济。
记者手记
信阳产茶,信阳国际茶城依托信阳茶业而起;芜湖也有一座交易茶叶的市场——峨桥茶市。
记者随采风团来到信阳国际茶城,春茶上市的季节,一排排桌子上堆满新茶。茶商告诉记者,他们凌晨四五点钟就往这里赶,来早点可以排到靠前的摊位上。下午四五点钟,当地茶农挑着新采摘炒制的茶叶来这里兜售。茶城一片热闹景象。
春天的峨桥茶市也是一片繁忙,但是这繁忙后面却有隐忧和困惑。当专业化大市场成为实现第三产业迅速崛起的不二之选,曾经的“江南第一茶市”在竞争中面临着蜕变转型升级。近年来,随着周边茶叶批发市场迅速崛起,峨桥茶市一家独大的局面受到冲击;一些零售终端绕过交易市场和批发商直接从茶叶主产区拿货,削弱了茶叶交易市场的作用;峨桥茶市需进一步做强自己的品牌;销售额200万左右的商户占大多数,小规模经营在竞争中没有任何优势;没有形成产业链,大量效益流失,经营成本高;硬件条件不足也成为制约市场发展的重要因素。
信阳国际茶城方兴未艾,已经三十而立的峨桥茶市何去何从?如果不优化组合,产业集聚形成合力,加强硬件设施建设,峨桥茶市按照三十年来的惯性,能够在现代经济中走多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