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邹 乐
他是一名普通的人民教师,坚持无偿献血13年,累计献血量超过8000毫升;他是浉河区首例造血干细胞捐献者,用自己的爱心点亮了他人的生命;他当过班主任,做过会计,当过图书档案管理员,担任过校长,虽然岗位多次变动,但他的那颗爱心依然真挚。
他,就是浉河区双井办事处中心学校副校长姚强。
“三尺讲台,一颗爱心,放飞希望,乐此不疲。”这就是姚强老师从教十几年来的真实写照。在担任班主任期间,姚强倾注爱心,默默奉献,坚守三尺讲台辛勤育人,曾先后获得“优秀党员”、“优秀教师”、“四好教师”等称号。
“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这是著名教育家陶行知一生献身教育事业的真实写照,也是姚强的座右铭。作为一名人民教师,姚强不仅严于律己,热爱教育事业,而且还用实际行动践行无私奉献的精神。
姚强第一次参加无偿献血,是在信阳师范学校读书期间,当时,班里只有四名同学参加献血,他是第一个报名的。参加工作后,姚强多次参加无偿献血活动。2009年,姚强参加了浉河区组织的造血干细胞血样采集活动,成为一名光荣的造血干细胞捐献志愿者。也就是那么一个小小的举动,在时隔近5年之后,2013年10月,姚强在接到浉河区红十字会为患者捐献造血干细胞的通知后,立即表态愿意捐献。
“我是2014年1月27日接到正式捐献通知的,2月19日我和红十字会的工作人员一起来到河南省人民医院,2月20日做血液检查,2月24日开始采集,采集时间是3小时40分钟,采集量大约是190毫升。造血干细胞移植是挽救白血病、再生障碍性贫血等绝症患者的唯一办法,但非血缘关系造血干细胞配对成功的几率非常低。当接到通知的那一刻,我觉得我有使命去挽救他人生命。”姚强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脸上露出微笑。
姚强是中国干细胞捐献志愿者第3997例,河南省第404位、信阳第10位,也是浉河区首位造血干细胞捐献者。比起赞誉,姚强更希望带动整个社会提高对造血干细胞捐献的认识。“作为一名教师,做好教书育人的同时,我也希望用自己的实际行动来教育学生,给他们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同时我也希望通过捐献造血干细胞能带动周围更多的人也来参加社会公益活动,让更多有困难的人看到希望。”姚强的眼中充满坚定。
2014年3月,姚强决定从政府给自己的营养补贴中每年拿出3000元,资助双井中学的孤儿学生,每学期对他们做一次励志教育和心理辅导,让他们感受到社会更多的爱。
作为一名教书育人者,姚强用自己的实际行动,在学生中点亮了一盏心灯;用自己的一点爱心,书写人间大爱,为生命撑起一片绿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