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日报》记者 李思源

北京往南约1000公里,有个被称作“北国江南,江南北国”的城市——信阳。

1000公里的距离听起来够远,但坐上高铁,两地通达仅需4个多小时,又很“近”。

这份“近”,使信阳对北京的感觉一下子“亲”了起来。

“京津冀协同发展的步子越迈越大,信阳从地理位置来看虽然相隔千里,但交通优势又使得我们也可以跻身北京‘周边’。我们也希望能有机会携手北京共同发展。”信阳市委书记郭瑞民诚恳地表示。

前沿优势:搭上“同城时代”快车

就在两年前,信阳与北京之间的旅程最快也需要8个多小时,但随着高铁的开通,这一耗时瞬间缩短了一半。目前,信阳东站共有44趟始发的高铁车次,分别发往全国各大中城市。作为全国高铁“大公交”的一个重要站点,如今,信阳到河南省会郑州只需78分钟,到湖北武汉仅40分钟。此外,从信阳出入河南的交通要道还有三条铁路、三条高速、三条国道,分别与北京、广州、上海、西安等大城市相连,与珠三角、长三角等经济发达地区相接;信阳的淮滨港是河南省最大的内河港口,航运可以直接到达上海;航空方面,距离信阳市区仅48公里的明港机场军民两用改造项目即将投入运营。像这样陆、水、空联运的立体交通网络,不仅在河南省少见,在全国也为数不多。通达的交通网络,让信阳与很多一线大中城市进入了“同城时代”。

据郭瑞民介绍,其实自古以来,信阳就有“三省通衢”之称,指的就是信阳的交通四通八达。现在,这种前沿优势再次成为信阳最具竞争力的第一优势。信阳是河南联南承东的前沿、承接产业转移的“桥头堡”。作为河南的南大门,信阳是中原经济区中距离东南沿海发达地区最近的地方。按照国务院《促进中部崛起规划》,信阳处在中原经济区、武汉经济圈、皖江城市带的结合部,处于京广、京九“两纵”经济带腹地,北可融区、南可靠圈、东可入带,既可参与产业分工与合作,接受辐射带动,又有较大的自主发展空间,在区域合作上具有得天独厚的条件和优势。去年,信阳跟阿里巴巴集团进行了初步会谈,对方派人考察后认为,以信阳为圆心500公里半径内覆盖人口近5亿人,是一个巨大的消费市场。

“因此,我们将充分发挥‘三通道、一纽带’的优势,全力打造全国综合交通和现代物流枢纽,在区域经济交流中加快构建产业协作、商贸互通、文化交流等合作平台。”郭瑞民如是说。

生态优势:青山绿水间筑巢引凤

走在信阳街头,一个突出的感觉就是满目青翠。随处可见的林木花草,流过城市的清澈浉河,干干净净的街头巷尾,面容安详的居民……以前,包括记者在内的很多人对信阳的了解还仅仅停留在“信阳毛尖”上。殊不知,这里已连续5届入选“中国十佳宜居城市”,与名声在外的丽江、三亚比肩。

郭瑞民告诉记者,生态优势是信阳在发展中一个非常重要的优势。信阳是全国9个生态示范市之一,这一方面得益于大自然的馈赠,生态资源得天独厚,比如信阳气候湿润,植被茂盛,34.4%的森林覆盖率高出全国平均水平十多个百分点;另一方面,信阳尊重规律、因地制宜、科学发展,不以牺牲环境为代价换取GDP的增长,在招商引资时注重精挑细选,高能耗、高污染企业坚决不要。目前,信阳选择的产业多集中在不会给当地生态环境造成污染的电子信息、现代家居、新型建材、绿色食品等领域,其中电子信息产业已经成为信阳新型工业化发展中的主导和支柱产业,在短短三年多的时间里初步形成智能显示终端、智能通信终端、数码影音终端三大产业链,成为“信阳制造”的代表。

根亲优势:文化厚重的著名侨乡

在信阳博物馆里,记者惊讶地发现,除了琳琅满目的文物外,这里还展示了非常重要的一章——“根亲文化”。

原来,信阳除了是被世人熟知的名茶之乡和产粮重地之外,还是我国著名的侨乡,是客家人的祖根地之一。在汉姓100个大姓中,有13个姓氏源于信阳,其中,黄、罗、赖、蒋这四个姓氏的唯一根源地就是信阳。

据郭瑞民介绍,信阳是历史上中原人南迁的始发地和集散地,众多移民及其后裔依次迁到闽粤、港澳台、东南亚及欧美各地。在唐代涌现出了“开漳圣王”陈元光、“治闽功臣”王审知等著名人物,他们“开漳定闽”的丰功伟绩,至今仍被人们传颂。信阳与闽粤及港澳台地区同根共祖、一脉根亲的历史渊源非常悠久。厚重的根亲文化,将海内外华人的血脉紧紧相连,也为信阳连接东南沿海、承接产业转移架起了桥梁。

数千年来,曾为楚国别都的信阳,“扼两淮而控江汉,襟荆楚而屏中原”。如今,凭借多重独特而诱人的优势,信阳自信地向北京伸出“橄榄枝”。这个美丽的中国茶都焕发出的勃勃生机和活力,令人充满期待。

(原载2014年5月28日《北京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