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曾令菊
今年60岁的余迪菊老人,是商城县余集镇东门街榜上组的居民。见到她的时候,她正在自家门前的菜地里拔菜。紧挨着她家菜地的,是一条铺着新鲜泥土的刚整修好的路基。
听记者问起这条路,余迪菊老人赶忙放下手中的活儿,爽朗地打开了话匣子。她说,自己在这儿住了几十年了,最头疼的就是出门难。从家里到东门街有2里多路,原先只有一条不足一米的小山道。每次上街,都得先走一段弯曲、狭窄的坑洼土路,然后再拐弯儿抹角溜人家屋后檐走。留守在家的老人和孩子们,晴天出去一趟,鞋上、裤腿上全是灰尘。雨天更难受,小孩子上下学经常是一走一趔趄,摔跟头也是常有的事儿,自己的孙子就多次弄得满身是泥,看着就让人心疼。老人们更是不到万不得已都不大敢出去,怕摔跤。他们常常在一起唠叨,不知啥时才能走上又宽又硬的水泥路。
“一个多月前,镇里领导来俺们这儿挨家挨户地了解情况,问俺们都有啥困难,大家伙儿都说门前的这条路太不好走。”余迪菊老人笑着说,“当时领导们就说会尽快给俺们想办法解决。还别说,没过几天就来了施工人员,从头到尾看了几遍、讨论一番后,就开始拓宽、整修路基了。”
余迪菊老人抱着绿油油的菜领着记者往她家门前走。在她家门口宽敞的地面上,横七竖八地堆放着许多大理石块,一台大型挖掘机正在轰隆隆地转动着铁铲,将一块块巨大的大理石慢慢铲起又慢慢吊放在工人们已经整理出的地基上。
“地势低洼的地方,我们全部用大理石块垒砌起来,这样路基会更牢固,”正在施工现场忙碌着的东门街道居委会主任雷炳强说,“路基整修好后,马上就会浇灌上水泥。不久之后,一条宽宽的水泥路就会通到居民家门口,不仅出行方便了,以后买卖东西就可以用车拉,再也不用肩挑手提的了!为民办实事儿,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就是好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