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宁波日报》记者 朱学文
这里没有海,也不沿江,只是位于中原腹地的一个城市,却连续5年被评为“全国十佳宜居城市”。
暮春时节,记者来到河南信阳市,探寻着这座有着1.89万平方公里、850万人口的城市打造“绿色之都”的神奇创造。
创造之一:治污。用煤,工业污染严重,信阳过去几十年没能逃脱这一厄运。连“豫南明珠”南湾湖,也一度被笼罩在阴霾之中。
“发展经济,决不能以牺牲环境为代价!”市委、市政府作出决策,2011年年底,南湾湖被纳入“国家重点湖泊生态环境保护试点”,2012年湖泊环境治理项目开工。如今,南湾湖已建成国家级森林公园,享有“中原第一湖”美誉,是水天一色、绿岛如荫的绝佳休闲处所,已荣膺“第五届中华百大生态亲水美景口碑金榜”第五位。
创造之二:植绿。首先,全市把需要保护的生态功能区域圈起来,禁止开发;在城市建设阶段,坚持把生态理念融入城市建设全过程,严禁破坏山体、植被、水系。目前,信阳市仅在中心城市就规划建设了龟山、震雷山、羊山等“六山”公园,总占地1657公顷,扩大绿带,增加绿量,促进了山、水、林、城一体融合发展。其次,全市城乡在荒废土地上种绿。3年间,新建改造游园绿地15处,完成投资700多万元,新增绿地面积5.5万余平方米。
目前,信阳已是国家级生态示范市,境内有530多种野生动物和2000多种植物,居全省之冠,森林覆盖率32.2%,分别高出全国、全省13.8个百分点和12.4个百分点。如今,信阳到处是青山绿水。这里小河蜿蜒,白鹭云集,雅韵八景,意味深长,全市到处是“四季有景、月月有花”,让人仿佛置身于天然氧吧。
创造之三:打造绿色产业。信阳建设茶产业种植区、加工集聚区,打造“休闲茶都”名片,目前全市种植茶叶已达210万亩,其生产的“信阳毛尖”是全国十大名茶之一,被誉为“绿茶之王”。新规划的一个面积17.3平方公里的茶产业集聚区,以茶叶深加工、茶保健、茶文化旅游等为主导产业,集工业、物流、研发等为一体,致力建设一个年创造GDP超150亿元、税收超10亿元的现代生态园区,成为中国北方茶产业发展中心。
创造之四:发展无烟产业,打造现代物流枢纽。利用地处中原腹地优越区位交通条件,新区在京广高铁以西规划了一个3.38平方公里、以专业市场为主的特色商业区。目前,国际建材港已建成营业,已落地的有国际商城、中国汽车博览城、欧凯龙家具城、五金机电城等,这些项目全部建成后每年可实现营业额300亿元以上,创利税30亿元以上。
绿色之城,插上了腾飞的翅膀。2013年,全市生产总值突破1500亿元,增长9.1%;全市财政总收入93.1亿元,增长20.3%;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主营业务收入1680亿元,同比增长17.3%;金融机构存贷款期末余额分别达到1830.1亿元和909.5亿元,较年初分别增长19.1%和22.6%。在过去获得国家级生态示范市、国家园林城市、中国最具绿色竞争力城市、全国最佳环保示范城市、中国节能减排示范城市、中国十大最美丽城市多项殊荣的基础上,2013年信阳又荣获中国最具幸福感城市,第5次蝉联“中国十佳宜居城市”。
“信阳现象”,昭示了一条美丽中国建设之路。
(原载2014年5月3日《宁波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