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向 炜 郭 靖

地处淮河上游、大别山北麓的的信阳市,是有名的革命老区。

曾经,信阳老区为中国革命胜利献出了近百万优秀儿女,他们谱写了一曲曲气壮山河的动人诗篇,将永远为历史铭记、为人民怀念:这里是华夏文明发祥地之一,八千年前境内淮河两岸原始农业已初具规模;这里是鄂豫皖革命根据地首府,走出了许世友、李德生、郑维山等100多名开国将领。

今天,老区的新面貌更让人深受鼓舞,信阳人没有愧对先烈,信阳新时期创下的业绩同样彪炳史册。信阳经济的发展,无论是速度还是创新,都在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以河南省农村改革试验区为平台,这里创造了全国、全省农村改革试验的一个又一个“第一”;以前沿优势承接东南沿海产业转移,电子信息、绿色食品、现代家居等全市13个省定产业集聚区已初露锋芒……

树品牌、搞试验、兴产业,信阳靠红色文化“特”区提升引力,靠改革试验“特”区激发活力,靠产业集聚“特”区增强动力,全市经济得以快速提升的同时,这些区域经济也成了老区名副其实的经济发展“特”区。

红色文化“特”区提升引力

“红军摇篮、将军故里、红色圣地。”在许多人看来,信阳是一座名副其实的“红”城。

在中共中央鄂豫皖分局旧址、红四方面军旧居、金刚台红军洞群前,你依稀可以想象当年革命的景象;

“八月桂花遍地开,鲜红的旗帜竖起来”,这首影响几代人的革命历史歌曲《八月桂花遍地开》,从这里唱红全中国……

红色,是老区信阳最为靓丽的色彩。

来到信阳的游客会发现,时光流转,战争的硝烟虽已远去,革命旧址却成为红色精神的象征。信阳突出的主题之一,非红色旅游莫属。

早在2004年,信阳就将红色旅游列为旅游产业发展重点,启动了“红色工程”,在2011年,全省“十二五”红色旅游发展专题规划也把信阳放在了发展的核心地位。

围绕红色旅游发展机遇,近年来,信阳先后实施70多个红色旅游项目,建成信阳鄂豫皖革命纪念馆,改造提升鄂豫皖苏区首府革命博物馆、许世友将军故里、金刚台红军洞群、红二十五军长征出发地等13个红色景区(点),形成以新县、商城县、罗山县、光山县为核心的大别山红色丰碑旅游集群。

时至今日,信阳现有革命纪念地和革命历史遗址多达479处,各级革命历史文物保护单位178处,占据河南省红色旅游资源的重要地位。“苏区首府”、“将军故里”、“千里跃进”、“江淮抗战”四大红色旅游品牌,已叫响全国。

红色旅游犹如磁铁一般,吸引了熙来攘往的游客。统计显示,2013年,全市红色旅游接待游客突破了700万,带动相关就业人数近7万人。

众多的游客带来了人流物流信息流,也带动山地度假、山水生态、寻根谒祖、茶乡体验等旅游产品的发展。于是,信阳又走出了一条以红促绿、红绿交相辉映的发展之路。

“生态”与“红色”比翼齐飞,“红绿”两大旅游品牌火了旅游业,增加了经济收入。2013年,信阳全年接待游客者1813.2万人次,同比增长21.83%;旅游综合收入95.7亿元,同比增长37.89%。(下转02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