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时秀敏

一篇《“根亲”传奇让电子信息结缘信阳》的报道近日被多家网站转载,信阳“根亲”DNA引来“金凤凰”的故事一时间被人们津津乐道。

那是2012年,信阳“四个一”招商行动(即“明确一个方向,选择一个地方,持续一个年度,兴起一个产业”)已经持续了一段时期,信阳高新区把他们的招商目标锁定为电子信息产业。机缘巧合,管委会的负责人招商时偶遇深圳市手机行业协会副会长成员单位——星天空数码集团的董事长林祥峰和副董事长林建兴。

一听说是信阳来招商,两位老总兴奋不已:闽台与信阳有着割不断的亲缘,信阳是自己的“根”呀!

像久别重逢的亲人,双方一见如故。就这样,两位老总回到了“老家”,一来二往,被“老家”便捷的区位交通优势、良好的生态环境、贴心的政策服务所折服,坚定了“移师”信阳的决心,遂拉开了信阳与深圳市手机行业协会合作共赢的大幕。

相近的生命密码演绎出如此温情的故事。这正是信阳根亲文化的独特魅力。

信阳是著名的侨乡,是客家人的祖根地之一。在汉姓100个大姓中,有13个姓氏源于信阳,其中,黄、罗、赖、蒋这4个姓氏的唯一根源地就是信阳。1953年,台湾做过一次人口统计,100个大姓中竟然有63个的族谱记着自己的先祖是自中原光州固始迁入的福建闽南,再迁入台湾。这些源于信阳的姓氏,就成为了漳泉潮汕台地区的主要人口。改革开放后,信阳大地兴起了闽台港澳同胞和华人华侨寻根热。先后有闽粤台港澳等多个省区和东南亚及欧美等地10多个国家50多个姓氏宗亲,回到信阳缅怀先贤,寻根恳亲,认祖归宗。

这种维系海内外同胞亲情的精神纽带,无疑是信阳民智优势的应有之义。

从唐高宗时期“开漳圣王”陈元光父子平定“蛮獠啸乱”,到唐末的“闽王”王审知兄弟率领数万固始义兵转战闽南,距今已逾千年。千年之后,人杰地灵的信阳俊彦迭起。革命战争年代,信阳诞生了大家所熟知的将军县新县,成就了数百位将军、革命家,养育了大批优秀的革命儿女。在新中国的现代化建设征程中,信阳一样走出了大量杰出的青年才俊,拥有良好的民智优势。

市委书记郭瑞民这样解读信阳新时期的民智优势:改革开放以来,信阳成为全国闻名的劳务输出大市,最多时每年达280万人,占总人口的近三分之一,外出务工人员见识多、观念新、本领强、创业热情高,为信阳的发展提供了精神动力、物质资本和人才资源。市长乔新江则将民智优势归纳为“得人独厚”。他认为“信”代表着诚信,“阳”象征着阳光。信阳就是诚信阳光的简称,这是信阳人最突出的特点,也是信阳的民智优势。

“回归工程”,这是信阳发挥民智优势绕不开的一个词汇。早在2003年,中共信阳市委、信阳市人民政府就联合下发了《关于加强劳务输出、实施回归工程的意见》,为信阳籍外出务工人员回乡投资创业搭建桥梁、提供服务。

转眼十年过去了,“回归工程”由幼苗成长为参天大树,如今已是枝繁叶茂,硕果累累。十年间,有超过50万在外打拼的信阳人回到家乡。他们有的投资办厂,有的参与新型农村社区建设,有的在“农”字上大做文章,各类投资总额达到140亿元,直接吸纳当地农民就业超过30万人。

(下转02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