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半数英国人买一瓶葡萄酒的价格不超过6英镑”、“《纽约时报》吐槽:‘拉菲们的把戏——成本仅10英镑’”……最近类似对高档葡萄酒超高定价攻击猛烈的报道不绝于耳,在生活中离不开酒吧的英国、美国,消费者对于葡萄酒的消费态度尚日趋理性,中国的葡萄酒迎来价格回归则显得更加理所应当。中国葡萄酒市场正在经历周期性的震荡,淘汰、合作与并购不可避免。

进口酒降价40%

刚刚落下帷幕的成都春季糖酒会上,全国糖酒会组织机构公布了国内首个进口葡萄酒指数报告,通过对全国多个城市不同种类酒商的信息调查,发现目前市场销量最大的产品,零售价格多在100元至200元之间,部分地区甚至达到100元至150元。

广州某进出口贸易公司负责人告诉记者,依据自己这几年的销售经验,整体上看,进口葡萄酒的价格下降了30%至40%,也就是说,同样一款葡萄酒,2011年的时候100元,如今六七十元便能拿下。到底是什么原因导致了如此大幅的降价?

圣皮尔精品酒业有限公司华北区总经理梁振刚认为,随着终端消费者逐渐趋于理性,对于像前几年普遍存在的进口葡萄酒高额暴利状况有了很大程度的遏制。那时不乏许多投机无良的进口商,将1欧元、2欧元的葡萄酒运到国内,进行重新包装,套上精美漂亮的盒子,“变脸”后再以300元至500元的价格卖出。

据业内人士透露,近三四年时间,“二道贩子”类型的经销商由几千家迅速增长至3万家,眼下很多这样的商家被洗牌出局在所难免。

另外,无论产业结构、消费渠道,还是市场趋势,无一不在改变。所有的这一切都颠覆了以往的热闹与喧嚣,在进口葡萄酒刚刚崛起的阶段,消费者会经常被无头无脑地引领到寻求“高大上”葡萄酒的怪圈里去。而如今,曾经的酒窖热、会所热,以及土豪段位的标配都已成过眼云烟,消费者越来越有主意,更加趋于理性。

品牌思维崛起

中粮长城进口酒业务部总经理李先生说,过去许多葡萄酒企业都注重于渠道的建立与发展,而忽略了品牌的效应,但品牌的构建恰恰最为重要。

据最新国内葡萄酒指数报告显示,中国葡萄酒行业目前进入调整转型期,进口葡萄酒阵营发生急剧分化。体质弱的退出行业,体质强的存活下来。国际知名葡萄酒品牌向优秀进口商和品牌运营商集中,全国各地优秀经销商向品牌运营商集中。导致酒商开始大量抛货,价格跳水。另外,波尔多期酒无人问津,中国进口商期酒订单毁约的消息也不时传出,名庄酒价格暴跌,市场回归理性,部分沿海地区经销商对名庄酒保持零库存现象。

(丛晓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