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高晶晶

小麦变面粉、面粉变挂面、麸皮变饲料、饲料喂猪、猪变成肉、猪粪建沼气发电、沼渣种菜……昔日穷村北徐庄村,如今有了集粮食加工、饲料生产、生猪养殖、肉类加工、废污综合利用于一体的大型企业北徐集团,走出了一条特色显著的循环经济发展道路。

要想富,选对路。北徐庄村这条发展之路是北徐庄村党委书记、北徐集团董事长徐德全选的,也是他,带领着全村人在一片麦地里走出了越来越广阔的发展空间。

困境求发展。漯河市临颍县杜曲镇北徐庄村原是一个年人均收入不足500元的穷村。为了改变贫穷落后的局面,1989年,砖瓦窑厂、壁毯厂、养牛厂、造纸厂、食品厂……相继在村里成立,工厂的规模不大,但也为北徐今后的发展奠定了基础。北徐庄村耕地多,如何发挥自身优势,徐德全深思熟虑后,决定围绕粮食加工做文章。

1994年,徐德全宣布上马日产150吨的面粉厂,当时村里只有30万元的积蓄,很多人给他泼冷水,满怀信心的他坚持己见。面粉厂见成效了,日产80吨的挂面厂、日产250吨的第二面粉厂相继投产。由于面粉厂规模不断扩大,麸皮自然堆积如山。于是年产30万吨的饲料加工厂拔地而起,1998年,年出栏生猪40万头的北徐集团饲养场落成。依托企业优势,徐德全建成了数十万亩无公害小麦种植基地,与18万农户签订了优质粮食收购合同,使北徐庄村成为全国最大的粮食、饲料、养殖、肉类加工生产基地之一。处理猪粪和污水费钱、费时又费力,村里于是又投资1800万元建成沼气发电厂,废物转化成沼气,沼气用来发电,沼渣、沼液经过杀毒处理,用于有机蔬菜种植。

这样,从田里长出小麦,小麦加工成面粉,麸皮养猪,猪粪转化成沼气,沼液又回归菜地,从种粮、粮食深加工、畜牧业、肉食品加工到沼气发电,北徐庄村形成了完整的农业产业循环布局。2008年,北徐的销售收入达到十几亿元。

“多么完美的循环农业生态产业链条!这种绿色、环保、经济的发展模式,体现着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生动探索,展示着现代农业希望的曙光!”著名经济学家厉以宁在北徐庄村调研后发出感叹。

“党的十八大报告指出,城乡发展一体化是解决‘三农’问题的根本途径。具体到北徐咋办?走可循环的良性发展之路!”徐德全说,“在种粮的基础上,村里走上了多元化的发展道路,增加农民的收入,使农民富裕起来。这就是我们北徐庄村的发展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