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接01版)有好茶喝,人家才会更愿意买茶。我们一直教育、引导员工,对上门客户买不买茶叶,都要热情对待,不吝惜每天消耗几盒、几斤茶叶,要勇于付出,只要客人来到这里,我们就热情地把好茶拿给大家品尝,买不买都不重要,只要你进了店门,我们都热情地请你品尝,哪怕一百个人里面九十个人不是来买茶的,我们也力争做到“百问不烦、百拿不厌”。我们的所有门店,只要有人进来,我们都热情地讲解,专门安排一个人泡茶给他们喝,不管是来解渴的,还是随便看看的,这样与客户的距离一下子就拉近了,结果本来不想买的,茶叶也买了,茶具也买了。对有购买意向的客户,我们先主动送一些,让人家受感动,对我们公司有好印象,以后当他们需要的时候,就会首选我们公司的茶叶。这些就是我们在服务观念上与当地一些茶商的不同,让人感觉我们和别人不一样,有个性。

现在,仅从越来越多的人开始购买成套茶具,在喝茶中注重茶具的造型,便可知道,信阳人对茶的需求,正从传统的饮茶走向品茶。这些细微的变化,正悄然提升茶的文化内蕴。信阳作为旅游城市、宜居城市,我们坚持这样做,也是向外来游客树信阳形象、展信阳风采的需要。

王海龙:开茶叶店既是展出,也是接触潜在客户的平台。茶产业这一块,只要市里、区里愿意接受我们,我们就愿意付出,唯一担心的是本土对我们外来者有所排斥,不愿意接受我们。我们所做的一切都是为了发展信阳茶产业。近几年,建茶基地,开五六个店面,推出免费品尝、带茶农到外地参观、考察等已投入五百多万元。这些做法都是在想方设法提升信阳茶品质,让信阳茶在全国打响。

记者:听说您组织茶农去安溪等地取经,反响很好。

王海龙:组织茶叶种植户、小茶企去安溪,走出去,开眼界,参观安溪人怎样制作茶叶,怎样营销茶叶。回来以后又到洛阳去考察学习。浉河区白庙村龙渚春茶场场长陶顺说:“过去我们都是乡巴佬,偶尔出去参展的时候没人理我们。这次去安溪,首先把我们信阳茶商会的大牌子挂到活动中心。过去由于没有抱团、没人组织,茶农不被重视,现在到哪都是上宾,这都是他们夫妻俩在给我们做好事、帮助我们转变观念。”

记者:莎士比亚说过,慈善是高尚人格的真实标记。我曾经两次参加你们给敬老院捐钱、捐物的活动,请您谈谈对做慈善的感悟。

王海龙:公司始终热衷于公益事业,积极参与全市“见义勇为”、“助学慈善基金”的捐款活动。2012年9月,我妻子李婉凤被河南电视台授予“中原崛起突出贡献个人”称号,2013年2月她被浉河区委区政府授予“浉河区十大公益慈善新闻人物”称号。我们两年帮助贫困大学生10多人,发放助学金7万多元,这件事以后我们每年都要做。2012年给董家河敬老院捐助现金10万元,2013年捐助浉河港敬老院物、款共计6万多元。多年来,我们在淮滨和其他县区敬老院、慈善会上捐款百万元,赞助信阳市福建商会爱心基金母金人民币30万元,侨商会爱心基金母金人民币20万元。今天说这些,主要是想督促自己养成做慈善的习惯。

“德行善举是唯一不败的投资。”我很欣赏这句话。我们夫妻俩在学着养成做慈善的习惯,不但自己做,以后只要企业发展,生活有保障,剩下的钱就多做慈善,并且培养孩子做慈善,希望我的孩子未来都能够成为慈善家。如果一个人热衷于慈善,那么他的人品就有保障了,钱本来就是要奉献给社会,帮助弱势群体的。孩子愿意做慈善,就不会为了钱做违法乱纪的事,人格就会很高尚,人生就会很安全,人家就会敬重他们,路就会很宽,事业上就会得到很大的帮助。

记者:怀着一颗为家乡建设献智、出力的诚挚之心,你们夫妻俩一道从福建回到家乡信阳,成立了数家公司,如2007年成立信阳闽信茶业有限公司,2012年3月成立信阳闽豫集团公司,并设立数家分公司,2013年成立信阳市山国饮艺茶业公司,2014年入股小额贷款公司和典当行,诚信与实力获得业界好评。这些公司有何新的发展思路,有哪些前景展望供大家分享?

王海龙:最近我们与一帮信阳“茶人”共同搜集好毛尖,委托福建商会陈承海会长在澳大利亚做检验,只要合格,我们就准备走出去,在澳大利亚召开新闻发布会、建立信阳毛尖茶的网点,让信阳毛尖走向世界、香飘海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