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王 博
这个时刻总是能让人激动不已——
2014年4月10日晚9时55分,偌大的河南省电视台8号演播大厅金碧辉煌,气氛紧张,这里的每个人都屏气凝神等待着“中国汉字听写大会”河南赛区总决赛的最后结果。
当主持人优美而又清晰地宣布“信阳市第九中学代表队获得全省第三名”的声音刚落,台下顿时掌声雷动,欢呼声不绝于耳。该校的领队老师、家长亲友团、参赛队员们都沸腾起来——胜利了,我们胜利了!
对此,该校校长段卫东感慨:“参赛小选手,初露凌云志,不畏艰难,一路拼搏,为九中争了光,为魅力信阳赢得了荣誉。”
幸 哉
传承文明勇担当
在此赛事中荣获“全省第三”,看似奖项不高,却是来之不易。因为,在全省第一次举办此项赛事中,该校是层层选拔后唯一代表信阳市参加全省决赛的参赛队。
汉字是中华民族智慧的结晶,也是世界上使用人数最多、影响力最大的中国符号,但汉字又是世界上最难书写的文字之一,随着计算机和网络的普及,国民正确书写汉字的能力有所下降,中华文明的传承将会形成缺损。
2013年,国家语委、中央电视台联合举办了首届“中国汉字听写大会”。此次河南省选拔赛是第二届“中国汉字听写大会”决赛的预选赛区之一,虽然只是河南省正式举办的第一届,但其社会关注度之高、参与范围之广、影响力之大都是前所未有的,因为此次比赛覆盖全省1400多万中小学师生。
据悉,从2013年12月份以来,全省已有近500万中小学生通过《小学生学习报》、《中学生阅读》、树人网、中小学学习手机报等多种途径参加了汉字书写知识的学习。全省举办校级选拔赛3000多场,县区级选拔赛近百场,参赛人数达到300万。其中,初中组冠军将代表河南参加国家语委、教育部和中央电视台联办的全国总决赛。
当信阳市九中接到此项赛事活动通知时,已经是2014年2月25日,距离参赛时间太短,任务太重。学校领导班子经过认真研究,决定抓住这一弘扬汉语言文字难得的机遇,支持教务处及语文组全力以赴组队开展活动。在全校教师自荐和推荐的基础上,一致挑选马金枝、潘露芳两名语文教师辅导参赛队员。她们俩办事认真又行动干练,学识渊博又积累厚实,吃苦耐劳又甘于奉献。紧接着,学校领导又和辅导老师一起制定初选方案和辅导计划。
在课外活动辅导的集训过程中,市区教研室、浉河区教体局领导多次到学校指导。该校领导更是密切关注各种信息,及时指导教师调整辅导方向和状态。同时关注选手训练情况,给队员们做鼓动宣传工作,鼓励参赛选手刻苦训练,争创佳绩。
乐 哉
过关斩将苦也甜
信阳市第九中学位于该市中心的文化街中段,是浉河区乃至信阳市的窗口学校。目前有教职工310人,学生4000多人。学校教育教学质量一直在全市处于领先水平,得到了社会的广泛认可和好评。
该校先后被教育部关心下一代委员会授予“第十五届全国青少年五好小公民主题教育活动示范学校”;被河南省委授予“河南省先进基层党组织”;被省教育厅授予“河南省教科研实验基地”、“河南省校长培训基地学校”;“河南省中小学师德师风建设先进学校”、“河南省双合格先进家长学校”;被省爱卫会命名为“河南省卫生先进学校”;被信阳市委、市政府,市民政局授予“信阳市双拥工作先进单位”;被市教育局授予“信阳市以校为本教研制度基地学校”等多项省、市级以上荣誉称号,是浉河区连续四次获得“省级文明单位”的学校。在教师中先后涌现了全国教育系统劳动模范1人,省劳模1人,省特级教师2人,市优秀教师20余人;在辅导学生参加每年的全国、省、市、区学科知识竞赛中,该校教师获得过各级优秀辅导奖100余项。涌现出了全国“双十佳少年”蔡健和首届全国省代会代表岑玉等先进典型。
该校接到上级通知后,立即在全校学生中公平、公正选拔参赛选手,经过几轮选拔淘汰,最终确定六名学生参赛。马金枝、潘露芳通过网络、图书馆、新华书店等各种途径查找信息、收集整理资料,分工合作,一边认真仔细地辅导参赛学生,一边一丝不苟地完成自己的教学工作。2月28日,该校代表队参加全区选拔赛,以绝对优势取得团体成绩全区第一、个人囊括全区前六名的好成绩,由此代表浉河区进入市级选拔赛。
大赛紧张而有序。3月27日在市级选拔赛上,该校与信阳市其他兄弟学校等强劲对手展开角逐,一路领先,最终以获胜三名队员全是该校学生的绝对优势,取得了代表信阳市参加省级选拔赛的资格。此时,两位辅导老师的任务更重了。她们是一线教师及班主任,教学和班级管理任务比较重,但是,在为校争光、为信阳添彩的责任面前,她们放弃休息时间,精研字、词典……那“全省第三”的金灿灿奖杯,何尝不是她们欣然的笑脸!
美 哉
只为攀登不问高
在美国有英语的全国拼字比赛,从1925年延续至今,是全民关注的活动。中国电视节目形态设计研发专家关正文说:“世界上只有汉字是传承至今的表意文字,它包含着丰富的文化内涵和审美意蕴。如果未来几代人仅依靠键盘等输入工具书写,汉字书写能力会普遍下降,文明传承的品质就会形成缺损。我们的汉字那么美,传承又那么重要,我们也应该有这样的活动。”
这正是“中国汉字听写大会”一举成名的内因所在。
信阳是华夏文明的发祥地之一,东汉置义阳县,三国时设义阳郡,北宋改义阳为信阳,一直沿用至今。当今汉姓100个大姓中,黄、赖、罗、蒋等13个姓源于信阳或有一支源头在信阳。信阳楚王城驰名中外,我国第一颗人造卫星播出的“东方红”乐曲就是用信阳楚王城出土的编钟演奏的。孔子周游列国终点、子路问津、司马光砸缸、亡羊补牢、马革裹尸、得饶人处且饶人等耳熟能详的典故轶事都发生在信阳。
古老的文化在信阳当代中学生身上焕发出灵光:参赛队员中有镇定自若的徐玮琦,博学多识的易维娜,秀外慧中的陈美西,大将风度的王曹成,精灵搞怪的姜葆鑫,灵秀睿智的陈雨。这六名热爱优秀传统文化、爱学校爱学习的孩子组成了优秀的信阳市九中代表队。他们吃苦耐劳的精神让人赞叹不已,他们敢于拼搏的勇气令人心悦诚服。重达三四斤的字词典随时带在身边,他们不叫一声累;将近5万个字、词的记忆烂熟于心,他们没说一声苦。与此同时,自己的学习任务完成仍一丝不苟;灯火阑珊的夜晚,他们依旧在探讨交流;赴郑的火车上出现他们争分夺秒埋头苦学的情景;庄严的舞台上响彻他们“壮哉九中!壮哉信阳”的豪迈声音!
4月10日下午2时30分,省级选拔赛复赛C组七支市级冠军队同台竞争,信阳市九中的校服在台上熠熠生辉。惊心动魄的角逐后,该校选手夺得小组第一,获得进入总决赛的入场券,最终以全省第三名的好成绩为魅力信阳增光添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