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接01版)

找准突破,就要精心谋划。秉承这一原则,淮滨县按照“一个载体、三个体系”、“三规合一”、“四集一转”的要求,高起点规划,科学编制了产业集聚区发展规划、控制性详规和主导产业发展规划。

蓝图绘就,就要抓好落实。淮滨县坚持建设服务与生产服务并重、项目配套与生活配套并重、发展保障与社会保障并重,采取集中县级财政资金、利用地方民间资金、争取上级项目资金、开展委托代建等多种方式筹措建设资金,高标准推进产业集聚区建设,为项目落地和产业集聚搭建了坚实平台。

经过5年砥砺奋进,一个规划面积14.86平方公里、建成区面积6.7平方公里、路网“七横六纵”、标准化厂房30万平方米、综合服务区18万平方米,各类管网、垃圾处理、污水处理等基础设施配套完善的产业集聚区在淮滨县城东北部平地而起,真正成为客商投资兴业的“沃土”和承接产业转移、助推工业发展的有效载体。

产业撑起脊梁

“主导产业是集聚区发展的牛鼻子。”

淮滨县造船产业有基础,酿酒产业有规模,但新的条件下如何实现工业经济新的发展,成为摆在淮滨县委、县政府面前的一个课题。经认真分析比较,全县上下一致认为淮滨承接轻纺产业转移有可能,承接食品加工产业转移有原料,于是大胆确立了轻纺和食品两大主导产业,攥紧了主导产业发展的拳头,扭住了集聚区发展的牛鼻子。

心无旁骛才能快速发展。淮滨县紧紧围绕主导产业,正确处理了原有产业和主导产业的关系,集中精力、集中资源,坚持土地优先保障、资金优先供给、政策优先倾斜、项目优先摆放、环境容量优先配置,在让造船和酿酒产业优起来的同时,让主导产业数量多起来、规模大起来、链条长起来,实现了集群集聚效应。随着万和纺织、川大纺织、浙商纺织、苏商纺织、裕盛体育、大地复合材料、金诺服饰、森仕服饰和君子林服饰等一批纺织服装类项目落地投产,轻纺产业集群初步成形;随着乌龙酒业、金豫南粉业、富贵食品、华英肉鸡、麦德隆食品等食品加工类企业快速壮大,以弱筋小麦资源综合加工利用为主的食品产业集群快速崛起。

抓住关键才能实现跨越。承接产业转移是实现主导产业跨越发展的关键。5年来,淮滨县牢牢把握沿海地区加快产业转移这一难得的历史机遇,紧紧围绕主导产业,大力实施“四一”招商行动计划和招商“领导一把手工程”,锁定长三角、珠三角和福建等重点区域,设立6个驻外招商点,采取集群招商、定点招商、以园招商、以商招商、项目招商、商会招商等多种方式,孜孜以求,埋头苦干,取得了丰硕成果。2013年,又成功签订合作项目23个,投资总额54亿元。

目前,淮滨县产业集聚区已入驻规模以上轻纺企业20家,规模以上食品加工企业15家,关联配套企业10余家。其中,轻纺企业已投产化纺织机3000台套,已签约1万台套,全部投产后可占全国化纺行业的1/20,位居河南省第一位。

实干创造辉煌

“喊破嗓子,不如甩开膀子。”

囿于特殊的地理位置,淮滨县可谓处处有“圩区”,处处是“围城”。“圩区”不但制约了淮滨经济社会的发展,而且禁锢了淮滨广大干群的思想。多年来,淮滨上下思发展、议发展、谋发展的意识不强,干事创业的氛围不浓,干成事的条件不足。

面对这一现状,近年来,淮滨县委、县政府立下了“大干苦干五六年,誓让淮滨变新天”的决心,坚持按照“抓基层,打基础,拉高标杆,激活细胞”的工作思路,踏实做事、积极作为,有效提升了广大党员干部引领发展、服务发展的整体活力,营造了真干实干加苦干的浓厚氛围,全县干群的士气得到极大鼓舞,产业集聚区快速发展的良好态势加快形成。

领导带头,事业就能发展。这是颠扑不破的真理。为优化集聚区管理运行机制,淮滨县采取了“统一领导、分线管理”的模式,由县委书记、县长分别兼任集聚区书记和主任,统领集聚区建设和发展,产业集聚区管委会和桂花街道办事处分别负责经济发展事务和社会事务。为确保项目建设成效,淮滨县制定了县处级领导联系企业(项目)制度,所有企业(项目)实行“一个企业(项目)、一名县级领导、一套服务班子、一抓到底”的“四个一”工作机制,对项目洽谈、落地、开工、投产全过程服务,对项目规划、选址、手续办理、环境协调全方位服务。同时,实行由县四大班子领导和相关部门主要负责人参与的“县重点项目攻坚督导协调例会制度”,每两周观摩督导一次项目进度,奖优罚劣,集中安排解决项目建设中的困难和问题。通过领导率先垂范,全县上下真抓实干、关心支持产业集聚区发展的氛围空前浓厚。

部门配合,工作就有成效。为优化发展环境,淮滨县按照“零阻碍”的要求,严格实行“一站式”服务,实现企业与职能部门、与群众两个“零接触”;先后设立发改、规划、国土、住建、统计、财政、公安等7个集聚区派驻机构,督促重点服务单位审批流程再造,提高了部门办事效率。为破解资金制约,淮滨县通过成立投融资公司、吸引民间资金和外来资金、引导银企合作等方式,累计为集聚区及企业融资50多亿元,有效解决了资金不足的问题。为完善配套服务,淮滨县在桂花服务区建成运行后,积极协调财政、国土、住建、规划、房管等相关部门,相继开工建设了和顺服务区、立城服务区,全部投用后可解决1万名员工住宿、消费、休闲和餐饮等需求。今年年初,该县又在已建成的桂花服务区建立了“招工、招商、医疗、治安和后勤服务”五个中心,进一步提升了服务功能。

基层支持,发展就有保障。发展工业经济离不开基层的积极支持。产业集聚区建设伊始,淮滨县就高度重视这一问题,制定出台了一系列政策措施,引导、鼓励乡村两级在招商、用地、用工等方面真抓实干,积极作为。2013年,该县通过增减挂钩、占补平衡、综合调控等措施为集聚区常备2000亩用地指标;除通过工岗快递、用工信息、职业培训等平台为集聚区输送3000多名工人外,还建立了用工“五项制度”,明确由乡镇直接负责企业用工供给,保证了企业的长期用工需求。

一条条新措施、一个个新制度,激发了各级活力,营造了优良的环境。5年来,淮滨县围绕制约产业集聚区发展的资金、土地、技术、服务等要素瓶颈,真抓实干破解难题,创新机制搞好服务,有效促进了产业集聚区快速发展,取得了实实在在的成效!

千帆竞发谋发展,产业集聚数风流。如今,淮滨县产业集聚区已经成为全县经济发展的增长极,承接产业转移的主战场,农民就业的主阵地,改革创新的示范区,推进新型城镇化、建设美丽淮滨的新引擎。未来,相信随着淮滨县建设一星级产业集聚区目标的实现,淮滨的工业发展将更加值得期待,淮滨的明天也必然会更加美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