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张继疆
谈及“创卫”,很多市民的第一反应是和“卫生”有关,与交通无关。殊不知,根据全国爱卫会办公室重新修订的《国家城市卫生标准》,其中明确规定:“市容环境卫生达到《城市容貌标准》要求。城市主次干道和街巷路面平整……车辆停放整齐……”连日来,在记者走访过程中发现,当市民在抱怨停车位“一位难求”的同时,却极少人注意到,日渐增多的私家车,随心所欲停放的车辆,正是目前我市创建国家卫生城市“攻坚战役”中,看似无关,其实密切相连的一道门槛。
记者从市交警支队和市执法局了解到,2013年,我市机动车保有量接近100万辆,其中汽车类机动车总量接近30万辆,仅中心城区登记的各类汽车就有17.2万辆。而且机动车保有量以每年20%的速度递增。而目前市中心城区41314辆小汽车只有860个停车泊位,缺少停车泊位大约10000个,平均每百辆机动车只有2个停车泊位。
在采访中记者发现,即使有了停车位,乱停乱放问题依然不少:有的车辆不停在停车位里;有的车辆虽停在停车区域却不规范。一位杜姓女士说,现在一说哪里堵了,就有人埋怨停车位少了,是无车位可停造成的。却没人想过,就是有停车位,你做到规范停车了吗?停车位少这个问题如今在中国的任何城市都存在着,在“僧多粥少”的情况下,如何做到规范停车、文明停车、有序停车。市民的文明素质就决定整个城市的文明形象。
连日来,记者在走访过程中注意到,市区内的大堵车主要集中在几个区域,如学校(尤其是三小、十三小、浉河中学等)、酒店门前(如园林酒店、瑞德丰、龙景轩等)、商场(如和美、新玛特等)、小区(如泰和苑、金色水岸等),在日常高峰时期,车辆密度已达到饱和,车速明显低于《交通白皮书》上提出的35公里/小时的目标。
“车多位少随意停”也是城市拥堵的症结之一,浉河交警勤务大队办公室主任刘遵宇告诉记者,乱停车行为很容易造成交通拥堵,尤其是在交通高峰时段。针对部分车辆违法停车的行为,日前,市交警支队已经开展整治违法停车行动,着力解决中心城区内机动车乱停乱放问题。交警部门应以此为契机,开展乱停乱放、出租车随意掉头、三轮车等车辆和行人闯红灯等交通违法行为专项整治,突出全力预防和减少交通事故的实效性。同时,近期,市交警部门和城管部门通过论证,在中心城区部分道路、路沿石以上的部分路面新增了800多个停车位,使得路面停车现象减少,有效地减少了路面停车所带来的交通拥堵现象。下一步,交警和城管、规划等部门联合,将住宅区停车纳入规划,加强配建停车场的管理,多渠道筹资修建停车场,并加强路边停车泊位管理,既增加停车场数量,也增加现有停车场的利用率。此外,浉河交警勤务大队针对不同对象采取了不同的执法方式。针对辖区企事业单位、商场、酒店、银行等门前机动车乱停乱放现象,民警及时对各单位负责人讲清违章停车行为带来的负面影响,要求其加强门前停车位的规范管理,从源头抓好落实;针对靠路边停车购物现象较普遍,则利用巡逻喊话的方式,采取定点执勤和流动巡逻管控相结合,交叉检查、延时整治措施,对乱停乱放违法行为反复多次整治,遏制乱停乱放违法行为的反弹。
记者点评:在三小人行天桥下,就“知不知道停车在这里影响市容、影响‘创卫’”这一问题,记者随机采访了几位把车停在这里的车主,得到的答案竟惊人的类似:“不停在这里,能停在哪里?”是的,城市发展的脚步在向前迈进,人民的生活水平在提高,拥有私家车从曾经的梦想也走进了现实,但我们同样应该注意到的是,我们不能因为出行的便利、个人的方便,就把个人的自由建立在整个社会的规则之上。在希望政府能够规划出更多的停车位、停车场的同时,我们也应当反思一下,能不能先从自身做起,减少车辆乱停乱放等“小自由”行为,为有序畅通的交通助力。“创卫”的成功不是哪一个人哪一个单位的事,而是全体市民的共同责任。创建国家卫生城市,共建美好家园,是每一位市民应尽的责任和义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