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胡克光)近年来,我市高度重视土壤有机质提升工作,通过加强宣传、强化扶持、加强指导,全市紫云英、苕子、箭舌豌豆等绿肥种植面积逐年增加。2013年,我市绿肥种植面积达到92.5万亩。

针对目前农业生产上存在化肥投入量大、有机肥投入比例偏低,导致土壤生产能力持续下降的情况,农业部提出了土壤有机质提升计划。为落实好这一计划,我市广泛宣传绿肥在增加土壤氮肥和有机质、减少化肥施用量、改良土壤、培育地力等方面的作用,不断提高农民对紫云英等绿肥作用的认识,进一步增强他们种植绿肥的主动性。每年,我市相关部门都指导农民围绕公路沿线和各景区景点种植油菜、紫云英。在油菜、紫云英盛花期,游人纷至沓来,不但提高了当地农民从事第三产业的收入,而且调动了他们种植紫云英的积极性。同时,市委、市政府专门成立了加快发展紫云英及相关产业领导小组,统一组织协调紫云英及其产业发展。市委、市政府两办也印发了《关于加快发展紫云英及相关产业的意见》,其中明确提出“在种足种好小麦、油菜的基础上,大力发展紫云英种植,不留白茬田,增加土壤有机质,提高土地利用率”。各地按照《意见》要求,积极引导当地农民因地制宜,充分利用冬闲田扩大紫云英等绿肥种植面积。

为了激发农民生产的积极性,我市在广泛宣传动员、正确引导的基础上,对种植紫云英的农户给予必要的补贴、扶持。一是项目支持。仅2013年,我市就为罗山、固始、光山和商城等四个县争取国家土壤有机质提升补贴项目资金165万元,对种植紫云英的农户每亩给予15元补贴。二是资金扶持。各县区都拿出一定资金支持紫云英核心示范点建设。三是进行表彰。市政府专门下发了《信阳市紫云英生产考评办法》,每年由市农业局牵头组织成立考评组,对各县区支持紫云英生产和任务完成情况、技术服务等方面进行考评,对高标准、高质量完成紫云英生产任务的县区,市政府给予通报表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