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日前,省“创卫”专家组对我市“创卫”工作进行了暗访,在肯定成绩的同时,也指出了诸多不足和问题。为促进我市“创卫”工作顺利推进,真正解决在“创卫”工作中部分党员干部身上存在的目的不明确、思路不清晰、责任心不强、工作不积极的问题,本报从今日起推出《我市“创卫”目的何在?》等4篇报道,以期给全市的“创卫”工作以有益的启示。

□本报记者 刘 翔

从2007年起,我市就开始“创卫”工作。然而,7年过去了,我市的“创卫”工作依然存在着这样或那样的问题,其中最重要的问题就是对“创卫”工作认识不够,很多人甚至包括一些党员干部对“创卫”工作存在一些糊涂认识,认为创建国家卫生城市是一件劳民伤财的事,因而对“创卫”工作持观望和等待的态度。

那么,我市“创卫”到底目的何在呢?

首先,“创卫”事关民生。“创卫”本身是一项造福老百姓的民生工程。国家卫生城市是一个城市综合功能和文明程度的重要标志。创建国家卫生城市是推动城市卫生基础设施建设、改善城市环境卫生面貌、提升城市品位、改善人居环境、提高市民幸福指数的重大举措。可以说,一个城市的基础设施健全不健全、环境干净不干净、秩序是有序还是无序,直接影响着市民的生活质量。当前,随着经济社会的不断发展和城市文明的不断进步,生活环境、生活质量已成为市民关注的首要问题。如果我们认识不到这一点,对市民的需求漠然置之,对环境卫生出现的问题听之任之,让老百姓生活在垃圾遍地、污水横流、交通无序的环境中,老百姓还有幸福感可言吗?老百姓在生活中感觉不到幸福,他们还会关心这个城市的发展吗?老百姓如果对自己生活的城市感到无望,这个城市还会有希望吗?因而,我们要顺应百姓需求,从有关市民生活环境的“创卫”工作抓起,综合整治城市环境卫生,努力让市民生活得更加文明、更加卫生、更加便捷、更加舒适、更加安全、更加幸福。

其次,“创卫”事关发展。良好的城市卫生环境,不仅是市民的热盼,更是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依托,从某种意义上讲,良好的城市环境既是生产力,又是竞争力。城市环境是投资环境的重要组成部分。就招商引资而言,从“招进来”到“留得住”,无不与环境有关。外商到某地投资,总会先期去考察一番。他考察的投资环境包括软环境和硬环境,即一个地方的优惠政策和城市环境。如果一个城市没有一个干净整洁、文明有序的环境,即使有再优惠的政策,也很难吸引投资者前来投资。我们说筑巢引得凤凰来,如何筑巢?除给外商提供优惠政策、提高服务质量外,还有一个重要的方面就是打造一流的市容环境。通过一流城市环境去凝聚更多的生产要素,吸引更多的人流、物流和资金流。再者,一个城市的环境优化了,人民生活质量提高了,才能激发群众干事创业的热情,形成一心一意谋发展、凝心聚力搞建设的良好社会氛围。大量事实证明,天朗地绿、文明和谐的城市环境,是一个地方实现经济持续快速发展的“无形资本”。因而,我市要实现经济社会快速发展,就必须优化我们的“无形资本”,要牢固树立抓“创卫”就是抓发展、抓环境就是抓核心竞争力的理念,通过创建国家卫生城市这个抓手,发动全民参与,打造出干净整洁、文明有序的城市环境。

再次,“创卫”事关形象。近年来,我市通过深入开展“六城联创”,市容市貌焕然一新,并相继获得了“中国十佳宜居城市”、“中国最具幸福感城市”等殊荣。这一个个“金”字招牌,不仅提升了信阳的形象,让信阳声名远播,更让世人刮目相看。随着信阳形象的提升,也带动了相关产业的发展。现在越来越多的外地人来信阳买房,越来越多的外地人来信阳旅游,越来越多的外地人来信阳投资。然而,在这一个个“金”字招牌背后,“脏、乱、差”现象依然存在,有的甚至还十分严重。如果这种现象不扭转,势必影响我市的对外形象,进而影响我市的投资环境。怎么办?我市必须下大力气搞“创卫”,以壮士断腕的决心整治城市卫生环境,以“刮骨疗毒”的勇气去根治城市“脏、乱、差”的顽疾。只有这样,我们才能巩固已有的创建成果。

最后,“创卫”事关干部作风。我市“创卫”已有7年,然而成效并不明显,究其原因,是我们有些党员干部对“创卫”工作认识不足,没有将其上升到民生工程的高度去认识,因而工作消极被动。市里有要求就动一动,上面不发话,就放在一边。这种作风的存在,不仅不利于工作,也严重影响了党员干部形象和干群关系。眼下,我们正在开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就是要求我们的领导干部权为民所用,利为民所谋,真正扑下身子去解决人民群众关心和关注的热点、难点问题。目前,市民对城市的环境卫生问题反映强烈,希望能改善自己的生活环境。因此,我们就要以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为契机,以改善民生为主旨,为锻炼干部作风为目的,以创建国家卫生城市为抓手,在中心城区轰轰烈烈地开展环境卫生综合整治工作。通过“创卫”,真正让那些想为民干事,能为民干成事的干部脱颖而出,进而在干部队伍中形成干事创业、风清气正的良好氛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