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姚广义 方慧玲

“没想到,盼了好多年的干渠说修就修了,而且还这么快,今年插秧再也不愁没水了!” 4月7日上午,和村民一起整理渠坡的商城县观庙镇梅楼村党支部书记郭廷木高兴地告诉记者。“干渠通了,我们党群的心更通了!”一位正在干活的群众插话道。

在开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中,该县从群众最需要解决的问题入手,在全县开展“大宣讲、大走访、大排解”活动,组织党员领导干部深入基层,广泛征求群众意见,全力帮助群众解决问题。

上述整修的干渠,就是该县观庙镇大石桥水库通往汪桥镇的干渠,是该县县委征求群众意见后正在办理的事情。

该干渠长18.3公里,是惠及观庙、汪桥两镇人民的“生命渠”,因年久失修,早已失去灌溉功能。特别是这几年连续干旱少雨,农业用水紧缺,稻谷年年严重减产,当地群众对修复干渠的愿望越来越迫切。“在开展‘大宣讲、大走访、大排解’活动中,观庙、汪桥两镇人民对整修大石桥干渠的呼声很高,引起了县委领导的高度重视,将其作为一个为民办实事的典型来抓。”该县县委组织部部长林长说。

观庙镇镇长曹坤介绍,当时县水利部门对整修干渠做了个概算,需2000多万元。村民们猜想县里拿不出这么多钱,干渠肯定是修不成了。“谁知3月20日、21日那两天,县委书记李高岭带着一班人,硬是从渠首步行到渠尾,并两次召开县、乡、村座谈会,商讨修渠办法。”说起踏勘渠道的经历,当时跟随李高岭一起步行的汪桥镇万河村党支部书记花少胜感动地说,“那时渠底淤泥堆积,杂木满渠,渠道两岸灌木丛生,根本没路可走。有的涵洞塌陷,李高岭便带人翻沟爬坡,期间还不时下到渠底用卷尺测量宽度、计算土方。座谈会最后商讨的结果是:每公里渠道县里拿出以奖代补资金8万元,乡里再自筹一点,村里投工投劳一部分,问题就这么解决了。”“我们群众还有啥话可说的,都铆足了劲儿干。”村民杨家前称赞道。

“俺年轻的时候,毛主席就派来过‘工作组’,帮俺们下地收庄稼。这回‘工作组’又回来了,和俺们同吃、同劳动,不仅让俺们搞清了各种惠农政策,还帮村里办好事解难事,党的好传统好作风没有丢啊!”在该县鲇鱼山街道办事处石牛村大岭组采访时,85岁的村民鲍发普感慨地跟记者说。

鲍发普老人眼中的“工作组”,其实就是该县深入基层开展“大宣讲、大走访、大排解”活动的党员干部。他们通过逐村逐户走访,与基层群众面对面了解情况,心贴心交流看法,开展政策宣讲,倾听群众诉求,收集群众意见,疏导群众情绪,解决具体问题,密切干群关系。

鲇鱼山街道办事处石牛村大岭组的陈家彬老汉清楚地记得,(下转02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