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 品
在电视剧的虚拟世界里,感情戏已经成为堪比奥数题的解谜游戏,动作戏也沦为施展超能力的舞台,婆婆和儿媳不吵不舒服,格格和阿哥不爱不罢休,这些娱乐化元素在缔造出一个又一个收视奇迹后,徒留一地鸡毛。在这样的背景下,正在央视一套黄金档热播的文化寻根巨制《大河儿女》,以质朴和真诚的故事为荧屏带来久违的正能量,一扫黄金档遭“恶雷虐”笼罩的雾霾,让人眼前一亮。也就难怪有观众吐槽:“热爱正剧的心不曾走远,但正剧的身影愈发难觅。”
作为一部年代史诗,主打“大历史、小人物”的《大河儿女》来得正当时。论卖相,它虽不如都市剧那么洋气和时尚;论场面,可能也不如动作戏来得紧张刺激;论感情,更没有言情剧那么你侬我侬。尽管少了这些浮夸做“修饰”,却丝毫不影响它的精彩。相反,创作者对戏剧冲突心无旁骛的追求,反倒成就了该剧无与伦比的故事张力。剧中,一对充满传奇的钧瓷“龙凤盘”,牵扯出城头变幻大王旗年代的惊心动魄;一对东方式“罗密欧与朱丽叶”,在与命运抗争之后,各自不同的归宿看得人不胜唏嘘;一群黄河岸边穷苦的纤夫,在受尽凌辱磨难之后,毅然决然奔向光明。从这些人物命运中,观众既能看到动乱岁月里史诗般的爱情,又能看到两个打断骨头连着筋的钧瓷家族,在岁月沧桑中的分分合合、恩怨情仇。
尽管该剧的故事性令人拍案叫绝,但其“点睛之笔”还属贯穿始终的大河精神——大仁大爱大情大义。陈宝国饰演的“一代宗师”贺焰生,继承了祖传的烧窑技艺,他最大的梦想就是打破自古以来“钧不盈尺”的宿命,烧出一尊钧瓷大鼎,来告慰祖宗。就是这么一个普通的手艺人,却因战争被推到了时代的风口浪尖。面对日本人对钧瓷的贪婪,贺焰生抱着对祖宗的誓言与责任,用拳头将各种威逼利诱拒之门外,堪称十足的“精神硬汉”。剧中,贺焰生数次遭受酷刑考验,但从未让“龙凤盘”落入他手,也不曾将钧瓷大鼎拱手相让,他的倔强激起了乡亲的爱国心,也阻止了日本人企图“精神征服中国”的阴谋。他对传统的坚守,在亲人看来虽是冥顽不灵,可对照当下中国文化断层现象,又不禁让人无限感慨,因为传承中国传统文化,离不开像贺焰生这样的“傻瓜”。
除了重情重义的贺焰生,剧中的其他人物同样出彩。贺焰生的大儿子贺青和二子贺晨,他们虽然不肯接受父亲教授的手艺,为了理想各奔前程,但无论走到何处,两人心中始终不忘贺家“重情重义”的传统。对待爱情,两人都是奋不顾身;对待战争,两人从来不甘人后。在他们的热血青春中,包含着乡土之情、爱恨之情、男女之情、儿女之情。更重要的是,从这些“瓷二代”身上,观众能看到中华民族传统精神在闪耀。在国难家难当头之际,他们拒绝苟且,而是用义气与豪气向世人证明何为大河精神。
俗话说,士为知己者死,在贺焰生、叶鼎三等人看来,知己首先代表着自己的儿女,因为他们的儿女,已经把自己的命运与他们的命运紧密相连,一荣俱荣、一损俱损。同时,他们的知己也是他们身边的这条大河,即以这条大河为代表的这个民族,为她粉身碎骨——值!除了这些,大河儿女们对技艺的不懈追求,同样令人钦佩。剧中,贺焰生可以为与叶鼎三争“钧瓷魁元”之匾,吵得不可开交。也可以为与手艺人张敬之切磋,以礼相待。尽管略显分裂的性格令贺焰生看起来阴晴不定,但只要细细品味就不难发现,贺焰生的骨子里藏着对“烧瓷”的狂热,为追求技术与艺术的完美融合,他有着一股韧劲与执拗。对于荧屏前梦想实现“中国梦”的年轻人而言,“烧瓷宗师”贺焰生的人生故事,既是一部传奇,也是一部励志书。
现如今,越来越多的影视剧为自己贴上了“美剧标签”,它们的制作费用多半不菲,演员阵容大多强大,再加上一两个名导演和名编剧组成幕后阵容,从而催生出许多视效华丽、场面恢弘的荧屏大剧。起初,观众对这些“穷奢极欲”的视觉盛宴趋之若鹜,但随着欣赏水平的提高,越来越多的观众开始回归理性,他们渴望真实的情感体验而非“不作不会死”的人物性格,他们渴望贴近生活的故事而非天马行空的幻想。总之,观众对于电视剧的要求变得愈发复合,不仅是娱乐放松,更要以情动人,不单是惊险刺激,更要言之有物,为平凡生活带来温暖和正能量。